石荣玲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带动下,各地设施农业的整体规模、科技水平、生产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温室大棚、微喷灌设备、养殖机械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设施农业正向全面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但是,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规模与装备技术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完善。
近年来,徐州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据统计,该市现有温室面积70 khm2,适宜机械化作业面积达52.2 khm2,主要集中在花卉、草莓、食用菌及各种特色蔬菜的种植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最大,占65%;草莓占8%;食用菌占5%;花卉苗木近12%。设施养殖方面:奶牛存栏量11.3万头,规模养殖占比达80%。存栏100头奶牛以上的养殖场有49家,共存栏奶牛7.9万头,占全市奶牛总存栏量的70%。渔塘养殖面积达到23.7 khm2。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推动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县区均推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
设施农业装备是我国现代农业、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重点,而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是实现设施农业高效、高产、高品质的重要保证。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设施农业面积不断扩大,一些高性能、低污染、高效率、低成本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在设施园艺方面,该市积极发展节水灌溉设备、大棚卷帘机、田园管理机、植保机械、施肥机等,提高了保温保墒、防病控虫、肥水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满足周年生产的设施园艺技术装备体系。2014年该市拥有大棚卷帘机39778台、喷(微)灌设备80302台(套)、静电喷雾器10864台、田园管理机9369台、施肥机8896台、烟雾机565台、灭虫机1701台。在畜禽规模养殖方面,该市着力发展奶牛机械化挤奶设备、饲料粉碎加工机械、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该市大型挤奶设备保有量为988台,一批复合型挤奶装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饲料粉碎搅拌机、铡草机分别达27701台和234台,畜禽粪便处理机达7485台。这些装备的应用促进了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在特色水产养殖方面,该市加快投饵机、增氧机的发展,积极示范推广微孔曝气增氧设备等池塘养殖新机械,设施渔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该市现有叶轮及水车式增氧机25448台、投饵机28577台,新增曝气增氧设备6461台。随着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养殖品类、数量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新设备新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徐州市各级农机部门加大对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通过广泛宣传和现场示范,一大批设施农业机械得到了农户的认可。
结合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2014年该市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召开现场演示会31次,大力宣传推广田园管理机、工厂化育苗设备、水肥一体机、高性能植保机械和温室自动控温设备、剪枝机械等相关农机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宣传、展示,使广大干部群众对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该市各级农机部门从强化培训入手,坚持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相结合,初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服务体系,为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据统计,全市先后举办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大户、设施农业专业户550多人次。
该市坚持科学分类、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丰县、邳州市、新沂市在大蒜、花生、牛蒡、山药、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生产装备推广上做文章;丰县、铜山、贾汪区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大植保施肥、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铜山区、沛县、睢宁县着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和养鸭业,加快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粪便处理和畜产品加工等机械设备的示范推广步伐;邳州、新沂两市着眼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饵料加工、水面增氧、风箱养殖、保鲜贮藏加工等相关机械设备,切实提升现代渔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市区重点研究探索物联网在农机化技术上的集成应用,开展精准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
该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机现代化的的总体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设施农业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近几年该市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水、电、路以及设施装备建造等前期投入资金数额较大,但对设施农业配套机械重视不够,相关配套设备、设施、机械等没有及时跟上,制约了设施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设施农业的科研开发、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综合服务等财政投入很少,与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建成的设施适应性比较差,影响了生产,也影响了基础设施效能的发挥。一些地方存在重视规模上的扩张、轻视发展质量与效益的现象。
部分企业及种植大户贪大求全,过分追求数量上的扩张,设施蔬菜面积扩展很快,但因为配套设备跟不上,导致实际生产效益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施蔬菜的发展。一些地方设施大棚基本由个体农户自主生产和经营,缺乏统一规划和发展措施,劳动生产率不高,保鲜贮藏、深加工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产品生产链的进一步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各类设施的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设施栽培的作业机具和配套设备不完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
各级财政对设施农业机械的补贴起步较晚,补贴的品种单一,补贴的力度也不够。目前,进入补贴的机具仅包括部分大棚内耕作机械、节水灌溉机械、植保机械、大棚卷帘机械等,而对于育苗移栽,机械化播种、收获及收获后清洗等机械没有补贴或者补贴较少,这些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10%,这与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要求极不相符,严重阻碍了设施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据统计,该市设施蔬菜生产人工费每亩约为3000元,大大高于其它作物,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制约了种植户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另外,由于设施农业机械面广、量小,单机价格高,而农民购买力有限,对机具的技术性能和功能作用以及扶持政策了解不深,也影响了设施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
目前设施农业装备还是以简易的塑料大棚、小拱棚类为主。高档次、环境可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设施不多。如:该市蔬菜生产中钢架大棚面积较小,连栋大棚少;单体大棚、普通大棚的土地利用率低,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同时,农户都是根据自身生产需要配置机具,造成了机具的大量重复购置,缺少有组织的协同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机具的使用时间短,闲置率高,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投资设施农业机具“不合算”的假象,不利于设施农业机械的推广。
该市设施农业起步较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想加快发展,亟待政策扶持。应根据该市设施农业的特色和发展重点,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不断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要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还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项目。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要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鼓励农民投入。二是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三是信贷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采取国家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引进资金、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
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设施农业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的设施设备、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加大对温室内小型耕作管理机械的研发力度。原因是这些机械品种规格多、需求批量小、研制难度大、生产利润低,政府没有补贴或补贴力度不够,而农机企业主要精力放在产品批量大、利润高,政府补贴额度高的大田农业机械上。加大先进适用的设施和机械装备的研发力度,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
设施农业是科技密集型产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一要加强对设施农业经营户的全方位培训,通过现场示范以及观摩学习等形式,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先进的种养业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二要充分调动农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入农业园区开展技术指导,有效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三要加强技术引进和推广工作,重点引进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及高效种养模式,增强科技成果吸收、转化能力,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