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由于当时电子政务的概念并没有正式提出,政府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政府内部。1993 年,我国启动了“金卡、金桥、金关”三个关系我国重大国计民生的行业信息化工程,拉开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序幕。当时的政府信息化还处于试点工作,应用项目的重点是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我们把1999 年之前这一时期称为“政府信息化前期”。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重视是在1999 年,1999 年1 月“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同年“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了大规模建设。2003 年以来,通过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及时总结、逐步调整和不断优化,电子政务建设将发展重心转为应用,进入到了一个统筹规划、整合创新和深化应用阶段。
《2014 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545,位列第70 名,相比上次调查上升8 个位次,这表明我国在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是稳步前进的。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已覆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应用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同时,各地积极借助云计算推动基础设施转型发展。《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云计算为基础开展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有58%的省级政府和2%的市(县、区)参加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2]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随着基于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的不断开展和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实现我国电子政务跨越发展。
2.政务应用快速发展
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应用建设,政务应用不断深化,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得到稳步提升。截至2013 年底,国务院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政务部门分别为75%、60%和40%。[3]其中,省级政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基本实现系统支撑,地市级和县级政务部门在财政、教育、公安、税收等职能领域业务应用信息化发展较快。
3.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务互动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2014 年60 家部委网站公开了本部门的行政权力清单。同时,省、市、县(区)政府开通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的网站比例达到了43%,比2013 年提升了8%;在网上办事方面:所有省级政府网站,90%的地市、县级政府网站均设置了网上办事服务专栏,[4]办事事项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普遍覆盖了教育、住房、社保、证件办理、经营纳税等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领域和事项。同时通过提供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动态提醒等服务和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使网上办事更加便捷;在政务互动方面:各地不断丰富政务互动方式,注重信息反馈,使公众通过电子信箱、民意征集、在线咨询、网上评议等多种方式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1.统筹规划不足和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统筹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缺失严重,尤其是在地市级和县区级政府部门,存在无规划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6%的地市和1%的县区制定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5]由于普遍缺乏规划,电子政务建设不能在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各级各部门往往是各自为政、标准不统一,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科学发展。一是导致基础设施分散建设、重复投资,造成投资浪费。一些政务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常以部门的特殊性为理由,从上到下建设独立的基础设施,造成重复建设。据统计,全国省级(含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6]二是由于建设中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导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业务协同存在障碍;三是忽视职能部门纵向业务与横向电子政务统筹发展,使得纵向业务发展快速,而横向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缓慢。
2.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地区差别、行业差别和城乡差别。从地区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储备、信息资源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发展,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较低;从行业发展来看,一些重要行业部门发展较快,信息化程度较高,而在一些对信息化要求不高的政府部门,在重视程度、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问题,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不够理想;另外,在我国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由于信息化普及程度较低、基础设施成本过高、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电子政务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3.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低
实践证明,电子政务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政务信息资源作为保障。在我国,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制造者和使用者,但目前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远远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一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信息资源数量有限,大量公共资源闲置;二是对信息资源缺乏深加工,尤其是在为公众提供的信息资源大多处于原始的、静态的、零散的、彼此独立的状态,质量不高,利用率低;三是部门利益的驱使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信息资源的管控部门化、条块化,加之相关立法滞后,公用信息与保密信息的界定不明,致使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差。
4.信息安全防护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缺乏核心技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被篡改的政府网站的数量达到2430 个,占监测范围内政府网站数量的4%。[7]电子政务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特殊应用领域,运行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具有高保密度和敏感性,信息内容的安全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谈起,同时对国家利益也将带来严重威胁。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顶层设计。我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理念的引进吸收与实践的探索尝试阶段。随着国家和地方规划的落实,顶层设计成为电子政务各方参与者的关键工作。
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发展规划的要求,一方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注重统筹衔接,以此来制定本级、本部门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保障措施等来推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电子政务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人才储备、信息资源等因素外,对电子政务发展不够重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电子政务发展,除了要紧紧围绕国家规划的要求,还要深化为民服务的理念,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未来电子政务发展必须“以电子政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应用和注重成效为主线,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走一条立足国情、讲求实效、面向未来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8]
根据《“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未来电子政务发展应注重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任务:一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二是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建设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文化信息资源库;三是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即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与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设施;四是推进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包含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住房保障信息化工程、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等十五项工程。
通过实施以上工程,“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9]
电子政务人才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如果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作保障,势必会影响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鉴于电子政务专业人才这种复合型与实践型的特性,单靠高等院校或是政府部门都难以培养出。因此需要整合政府、高等院校、电子政务服务厂商和研究机构等多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其各自在业务、教学、技术、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培养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保障。而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体,也是电子政务人才工作岗位所在,政府在电子政务人才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选拔任用方面可以考虑为电子政务专业这一群体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根据能力评价标准,对其进行分级分类,以确保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二是通过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包括成就激励、报酬激励和机会激励等,尤其是在薪酬方面,建立一套与其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三是强化培训与交流,一方面积极组织和支持其参加政府、高校、社会上具有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所组织的培训学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政府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促进电子政务人才社会化交流和政府内部交流,以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
[1][3]洪 毅,杜 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4][5][6]《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J].电子政务,2014,(4).
[7]张少彤,周 亮,王友奎.2014 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亮点、不足[J].电子政务,2014,(12).
[8]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567 号)[S].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9]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 号)[S].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