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河灌区灌溉工程建设与发展对策

2015-08-15 00:48索志光
山西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牧马干渠用水

索志光

(忻州市忻府区牧马河水利管理处,山西 忻州 034000)

1 基本情况

牧马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阳曲县白马山,从西南向东北流经忻府区、定襄县,在定襄县蒋村附近汇入滹沱河,总流域面积1498 km2,河道总长118.3 km。牧马河灌区位于忻定盆地南部,牧马河中下游的洪积扇地带。

牧马河流域位于华北气候区,黄土高原副区,为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内受交替季风影响较大,春季干燥多风,温差较大;夏季酷暑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历时短促;冬季寒冷。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7—9月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降雨量462.5 mm,多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低气温-27.8℃,最高气温38.8℃,多年平均蒸发量892.5 mm,河道砂源补充全靠汛期洪水带下。

2 农业灌溉现状

牧马河灌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受益范围包括忻府区、定襄县2个县(区)14个乡镇,74个自然村,总人口21.06万,灌区内共有耕地2.0733万hm2,设计灌溉面积1.0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0193万hm2。灌区现有已续建完工的西岁兴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的西曲拦河闸、豆罗溢流坝3处引水枢纽和团结、联合、国庆、红旗、五一五大输水干渠渠系。豆罗溢流坝渠首到西曲拦河坝渠首区间6.12 km引水灌溉靠天然河道输水,输水损失严重,高达16%。五大干渠均为大断面清洪两用渠道,总长65.98 km,支渠86条,总长155.92 km,支渠以下渠道长662 km,均未进行防渗处理,共有渠系配套建筑物4085件。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超期服役。牧南总排渠位于牧马河南岸,干渠全长15.2 km,配套建筑物55件,支排渠33条,控制排涝面积0.44万hm2,是河东主要排涝工程。西岁兴水库作为新的水源工程已续建完毕,其运行方式为年调节,总库容2903万m3,年可供水1635万m3,其中农业灌溉供水1131万m3,工业供水504万m3。西曲拦河闸担负着红旗、国庆、五一三大输水干渠所属0.967万hm2农田的灌溉任务,兼顾牧马河洪水,目前该水闸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967万hm2,防洪标准由 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3 存在问题

牧马河灌区自建成运行以来,对本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地面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加之工程设施老化,水资源日益缺乏,渠道全部为大断面土渠引水灌溉,输水损失高达60%以上,工程灌溉效益衰减,严重制约着农田的适时有效灌溉,地面水灌溉呈逐年下降趋势。一是西岁兴水库虽已下闸蓄水验收,输水工程和移民工程正在实施当中,但豆罗溢流坝与西曲拦河闸之间的6.12 km还需通过天然河道输水,输水损失高达16%。二是五大干渠均为大断面清洪两用土渠道,大断面走小水,综合利用系数低。三是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工程超期服役,破烂不堪,致使水资源浪费严重,得不到充分利用,耕地不能适时灌溉。四是灌区末级渠道战线长,而且绝大部分为梯形土渠,渗漏十分严重。渠系配套建设缓慢,灌溉保证率一直处于低水平运行,加之重建设轻管理,维修配套跟不上,渠首涝、渠尾旱的现象极为普遍,迫使农民不得不打井灌溉,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超采,特别是部分缺水地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很多浅井已经报废。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工程措施

牧马河灌区水源现状在一般年份基本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水要求,但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离当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甚远,急需改造。

4.1.1 新建橡胶坝水库牧庄水库

针对灌区目前缺水严重而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矛盾,在西岁兴水库下游9 km处、豆罗镇牧庄村北的牧马河与葫芦河汇合处峡谷内的牧马河干流上,兴建牧庄橡胶坝水库作为灌区新的水资源调蓄工程。牧庄橡胶坝工程全长320 m,蓄水位869.5 m,充涨高度5.0 m,水库面积1.8 km2,蓄水库容800万m3,灌溉面积 0.443 万 hm2。

4.1.2 豆罗溢流坝枢纽工程除险加固

豆罗溢流坝坝取水枢纽控制着团结、联合两大输水干渠,受益范围包括西张、兰村等乡镇10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人。该工程始建于1971年,1972年竣工,是灌区第二大枢纽工程,坝长137 m,坝高3.5 m,坝顶宽0.6 m,坝体为浆砌石外包混凝土结构,设计过坝流量800 m3/s。在不提高防洪标准和蓄水能力的前提下,将坝面混凝土拆除,重新用C20混凝土浇筑,下游增设铅丝笼砌石护坦和护岸;对超期服役的闸门进行更换、闸顶维修、电路维修,并改建团结和联合干渠进水闸和南北冲砂闸以及溢流坝坝坡整修等。

4.1.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团结、联合、红旗、五一、肖楼尧支干渠、国庆干渠及其规模以上支斗的渠道防渗和建筑物配套;二是牧南总排渠道清淤和建筑物配套;三是团结、联合、红旗、五一、国庆、肖楼尧支干渠和牧总干渠所属的末级渠道进行防渗和建筑物配套。

4.1.4 末级渠道工程

末级渠道工程包括红旗、国庆、五一、团结、联合、肖楼尧支干渠所属末级渠道的防渗改造和建筑物配套。规划共防渗斗渠231.32 km,农渠158.97 km,共配套建筑物2125件(处)。建筑物及渠道防渗断面形式采用山西省小型U型渠道防渗工程标准图集。

4.2 非工程措施

灌溉规划工程实施后,按照国家和水利部有关法律法规,制订工程管理管护制度、工程管理巡查制度、灌溉管理交接班制度、监督制度、巡查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定期召开1次骨干管理人员例会,将各项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名管理人员,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在职工队伍管理上,因事设岗,以岗定员,推行末位淘汰,实行优化组合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原则。工程管护及运行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现由注重建设和管理转变为建设、管理、经营三者并重;由注重行政配水转变为宏观调控与市场配水有机结合,由灌区直接管理转变为灌区与用水户齐抓共管。通过枢纽一级批发,各管理站二级零售的办法,实行“按需供水、层层买卖、市场运作、透明公开”,按照水利部提出的“让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的思路,在全灌区逐步推行“支(斗)管会”为代表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7个。管理灌溉面积0.4万hm2。

5 建议

第一,建立保障灌区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国家应在定位灌区为公益属性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包括骨干和田间工程建设改造、运行管理和维护在内的稳定投入机制。

第二,进一步改革灌区管理的运行机制。明确灌区管理机构的公益事业性质,集中精力搞好灌区的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同时尽快完善用水户参与管理以及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业节水的具体制度和方法。灌区管理的任务和考核目标定位在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执行效果上,灌区运转经费既可采取“收支两条线”或由国家在农产品流通中增值部分用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

第三,灌区内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为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灌区管理机构必须对灌区内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如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与优化调度。因此,要赋予灌区管理单位对灌区内所有农用水资源的管辖权、政府指导下的核价权,使灌区能根据自身特点,科学优化利用各种水资源,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灌区用水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第四,建立用水及节水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农业用水与节水的基础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工作,加强监测评价,以更好地指导各个地区深入开展节水工作。

第五,建立灌区信息化系统。灌区信息化是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从根本上解决灌区管理方法陈旧、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对灌区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最终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猜你喜欢
牧马干渠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牧马之歌
牧马青年阿木古郎
牧马河畔盛放的格桑花
巧算牧马场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全线贯通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