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从规模发展进入了内涵建设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学院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湖南省近年来推动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工学结合”,许多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培养过程上看,仍然是粗放式的培养比较多,精细化的培养比较少。本文从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建构的角度,探讨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其思想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所开创的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最直接的来源是基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精益思想。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在《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书中,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精益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以适用性为标准、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及突出改进的动态性管理,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精益思想以来,精细化管理思想首先在国内企业得到普遍应用,然后扩展到一般管理领域,并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潮。一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建构,如栾润峰提出精确管理,周卫民提出精准管理,刘先明提出精细管理工程,并对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作了探讨;郑明身、范爱民等进一步做了较为系统化的理论构建;温德诚等则进行了把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运用延伸到一般管理领域的研究。
高等教育引入精细化思想,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了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可行性;二是对高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的研究,涉及到职能管理的各个层面;三是对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研究;四是对课程教学精细化方面的研究;五是对德育工作精细化方面的研究。
在实践上,哈尔滨工业大学较早地引入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管理;天津职业大学在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基础上,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模块化管理,以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需求的要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上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以过程控制为重点,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制度建设人本化、教学运行程序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适应差异、富有弹性”的工作思路;长沙民政职院在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和个性化培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从已有研究和实践来看,精细化在高校应用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范围也开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但整体表现还很分散,缺乏系统整合性,而且主要集中在管理的层面。精细化培养基于管理,又高于管理,所具有的内涵更丰富,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高职教育引入精细化理论并深入发展,必然要突破管理的域面,扩展到整个人才培养上来,因而构建精细化培养体系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是一个由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因素精确构成的完整系统。这个体系能保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不再是粗糙的、千人一面的、刚性的,而是精细的、个性化的、柔性的,能保证高职专业人才既有熟练的职业岗位能力,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高职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工具”[1]。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是指在高职院校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遵照高职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数据化的手段,把培养目标和培养工作流程等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和优化,运用现代管理工具,使人才培养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和更强竞争力的思想和方式[2]。“精细化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精准的培养标准系统、精良的运行管理系统、精确的质量监控系统和精密的服务保障系统,以及子系统间内在的运行机制,是一个完整的开放型系统。
目前,高职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规模扩张太快,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粗放型”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和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都显露出较大的差距。高职教育在内涵发展过程中,体现高职院校生命力的是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但从高职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来看,仍然是概念的东西比较多,粗放式的培养比较多。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管理层面开始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并付诸实践,但是人才培养的精细化比管理的精细化概念更宽泛,而且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物质生产有本质的不同,应避免不顾组织特性和对象特点的简单套用和模仿,探索高职院校精细化培养体系构建,以及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优化办学效益。
依据现代管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建构必须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为依据,既分析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结构元素、运行机制,进行理论建构,同时注重实际运行,从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等方面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
通过对高职教育发展规模扩张导致人才培养的粗放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研究高职教育向内涵建设转型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加深对精细化理论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科学认识,为高职人才实施精细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的精细化培养正是学校追求层次,实现卓越,提升内涵的重要过程[4]。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应包括四大模块,即培养标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服务保障系统和质量管理系统。其中精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是精细化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5]。
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方案基于“具有适用的理论、实用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原则,重点在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塑造上下功夫,全面优化、细化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9]。以学院和企业作为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双向通道,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由校内实训、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实训组成实践训练的三个环节,相对独立,互补互促,循序渐进,强化提高,体现由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到顶岗实习阶段的认知递进规律,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型开放式管理平台[6]。专业技能培养应以课程实训教学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核心,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到综合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路径,将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相涵接、专业技能分层次培养的教学体系[7]。
精细化培养不可能一步到位就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而是持续渐进的长远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的培养过程。管理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人才培养执行主体的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工作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其运行过程循环往复,层次水平螺旋提升[8]。其中实训教学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场地布置、实训设备及工量具管理、实训组织过程、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组织实施[9]。探索精细化管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在实际的人才培养工作中,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致力于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
精细化培养要求教学管理精细化,其中的“精”要求教职工对教学活动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岗位职责具体,工作流程优化;“细”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覆盖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规则系统化和细致化,将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制度和流程实施,达到教学管理工作的细;“化”要求树立规则意识,强调程序化、制度化、数据化、信息化[10]。精细化培养体系的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完善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构建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突破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观念,提出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的理念和思想,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将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构建基于高职人才成长规律的精细化培养体系,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形态,深化和丰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实践价值主要在于建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落实高职人才培养更细致、求精益的理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高职院校将人才精细化培养塑造成核心竞争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袁月华,刘毅.论高职教学的精细化管理[J].文教资料,2009,(29):239-240.
[2]成立平,施大发,张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43-56.
[3]郭稳涛,庹朝永.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11,(2):31-32.
[4]仲国民,褚衍清,骆宝丞.关于大众化背景下精英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思考[J].理论纵横,2011,(4):72-73.
[5]成立平,程桂珍.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4.
[6]李立斌.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32-151.
[7]徐清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考与设计[J].广西轻工业,2011,(9):237-238.
[8]罗孝高.论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28-30.
[9]刘茂福.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4):26-28.
[10]刘育峰.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