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耕,张 停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音译,通常解释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是一种在线教育形式,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它与远程教育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但其是在一个更开放的理念和更广阔的平台上来运行的。“慕课”也和精品课程或者公开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前者侧重于把课程放到网上之前,后者则侧重于把课程放到网上之后。“慕课”出现于2008年,2011年出现了“井喷”现象并迅速席卷全球。具体而言,“慕课”有以下几个特征:
1.高度的开放性 :课程所有资源和信息完全开放且全部通过网络传播,不受学员数量和时空限制 ;
2.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作业等等;
3.极强的自主性:可以说“慕课”是一种“巨型课程”,资源量大,学员可以自己决定使用哪种工具或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4.知识的生成性:课程开始往往并不提供大量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在线对某一领域或话题讨论、组织活动、思考和交流获得知识。[1][2]
“慕课”的出现,正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应该冷静对待,认真分析它的优缺点,进而推动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慕课”具有很大的优势,代表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它本身也有着先天不足,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等学校教育而言,应用“慕课”,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3]
1.否定班级授课制。“慕课”教学,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课堂教学。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否定班级授课制,实行个性化教育的“道尔顿制”,在一段时间内也曾风靡全球,包括中国,都进行过“道尔顿制”的实验。但事实证明,没有强大信息技术支持的“道尔顿制”只能是昙花一现。“慕课”相比“道尔顿制”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支撑下实现的。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还是主要教学形式,打破课堂教学是极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难以想象,没有了课堂,学校会变成什么样。
2.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支持。首先需要足够强大的服务器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保证学习过程的流畅;其次学习者必须具备合格的学习终端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等;再次学习者必须能随时随地上网,并且不受上网流量的限制。这些要求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条件满足。
3.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慕课”的瓶颈。“慕课”由于完全采取在线授课的方式,因此平时作业是否由学生本人完成、最后考试的试卷是否是真实可靠的,都是困扰人们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采用“慕课”,但同时又不可能放弃班级授课制,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把“慕课”用于课堂教学,也就是怎样才能同时发挥“慕课”和课堂教学的优点,在它们之间找一个最佳平衡点。生搬硬套的把“慕课”和“课堂教学”凑在一起肯定是不行的,这需要我们重新定义课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构成教学的几个要素,也就是我们得用“翻转”的思维来改进“慕课”和课堂。形成“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翻转”思维,就是根据近年发源于美国并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热点的“翻转课堂”的理论来重新规划教学。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4]
1.认真选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学计划和“慕课”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我们的教学计划,在“慕课”平台上选择高水平、世界一流的课程教学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定内容。也就是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指定某个课程来学习,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慕课”完全自由的选择。[5]
2.重新定义课堂教学。选好课程后的学习不在课堂上进行,而在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学生自主的观看教学视频和参与在线讨论。学生学完后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和完成作业。也就是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慕课”多了一个回到课堂的环节。
3.彻底转变教师角色。传统课堂上,教师年复一年的在班级上重复着自己的“段子”,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抑扬顿挫。反观学生,有的听懂了,有的听得津津有味,有人觉得无聊,有人在呼呼大睡。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变成了“慕课”的指导者。教师的作用是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然后组织学生回到课堂进行讨论探究并完成作业。这种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共同经验基础上的双向交流,而不再是教师面向班级全体单向的传授。
4.全面落实学生中心。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不再受制于课堂集体教学,可以自由的选择时间和地点学习。对学习内容也可以自己取舍,已经掌握的内容就可以快进或者不看,没能掌握的可以认真看,可以暂停,也可以回放,不用担心因为走神而漏掉某个知识点。可以说学生完全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表现好坏的评价标准也不再是“认真听讲”、“举手回答问题”,而是“是否学习了?”“探究能力怎么样?”等。
有了以上对教学各要素的重新定义,就把“慕课”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了,形成了“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慕课”和“翻转课堂”都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修正了的“慕课”和“翻转课堂”。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种模式的有效运行除了硬件要求以外,依然要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感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会积极参与,才能体现出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学生在参与中进行了有效的协作与问题的探究,感受到“翻转”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才会促使课堂教学进入每一个学生的盼望感当中去。其次教师一定要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反馈、鼓励、帮助,及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共同出现的课前作业中的问题作为例题来讲,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前任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和相关性。[6]
只有教师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切实为学生解决课程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作业体现出减负,学生有充足的自由可支配的时间,可以自主地学习,教师深深感受到教学过程中自己角色的变化,师生双方都有了全新的体验与体会,“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变为自主自发的教学活动。否则“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有可能只是流于形式。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2]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5-10.
[3]杜世纯,傅泽田,王怡.浅论MOOC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5):41-43.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5]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昱.“慕课”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212-215.
[6]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