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途径分析——安徽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现状调研报告

2015-08-15 00:46任良耀陈春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黄山市徽州黄山

任良耀,陈春萍,陈 铭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引 言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建设美好安徽的蓝图已经绘就,“三个强省”的战略正在稳步实施。特别是“文化强省谱新篇”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学界兴皖”打造了很好的平台,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社科联于2013年初下发了《关于在省属学会中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服务美好安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学界兴皖”主题调研活动,为贯彻这一文件精神,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视野下的徽州文化翻译推介研究》课题的实际需要,将“安徽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徽州文化为例”作为此次调研的主题,以期为安徽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贡献绵薄之力。

因为调研时间较为仓促,课题组针对课题设计,坚持文献查阅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奔赴黄山市的三区四县(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祁门县、休宁县、黟县)和相关地区的文化遗存点(绩溪、婺源),主要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座谈和文化景点实地考察的方式对黄山市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现状进行调研。此项工作得到了所到之处的宣传部、外事办、文化委,旅委、社科联、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各区县的宣传部负责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召开小型座谈会,与调研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大大拓宽了调研的思路和视野,我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接受了徽文化的再次熏陶和洗礼,同时也增强了今后做好徽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的材料,将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途径分析报告如下。

二、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途径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目前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的,即官方交流、学术交流和民间交流。

官方交流无疑是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主渠道,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主导性和号召力,且载体丰富,形式多样,以黄山市为例,概括而言,主要有如下一些做法。

1.以旅游经济为载体,传播徽州文化

黄山市以旅游立市,制定了“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更是将旅游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黄山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与文化生态相融合的趋势。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已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该示范区内六市一县同属皖南地区,同受徽州文化影响,自然人文景观一脉相承,符合打造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条件。该示范区的设立反映出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创建了旅游、文化相结合的深层发展模式。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境内外游客人数在节节攀升,众多游客正是通过旅游这一载体直观地领略和感受以黄山和徽州文化为核心的皖南旅游文化。国家旅游局将2011年确定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安徽省结合实际,提出了“徽文化,让旅游更精彩”的口号,借助主题年的契机,进一步弘扬徽文化,推动安徽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毫无疑问,黄山的旅游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坚实载体和有效渠道。黄山市以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恰恰为徽州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坚实的载体。

2.以新闻媒体为媒介,传播徽州文化

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十分丰富。从此次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对外传播的作用。黄山市以及各区县所举办的各类节庆活动、学术活动、民俗活动都积极主动邀请各大媒体的参与,各项活动期间,到处都活跃着各大媒体的身影,这些媒体每次都能及时跟进报道,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如2013年4月4日,大型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在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黄海仙都景区举行。该活动吸引了央视四套节目、省、市电视台及《香港商报》、《新安晚报》、《安徽经济报》等17家社会媒体实地采访报道,形成了重要影响。像央视13频道新闻直播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和英语国际频道、央视10套《科技之光》栏目、新华社、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媒体都为黄山的旅游发展和徽州文化对外传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贡献。近年来,还有台湾“中国电视公司”、香港凤凰卫视等知名媒体主动参与的身影。

3.以各种节庆为平台,传播徽州文化

新时期,黄山市注意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来研究开发节庆活动,高度重视打好“节庆牌”,做好“徽文章”的战略。在做大做强“黄山国际旅游节”、“徽文化节”、“国际徽商论坛”等老品牌的同时,又因地制宜开发新品牌,如黄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黄山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黄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黄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举办各种节日、庆典活动,广邀海内外宾客,推进了徽州文化对外传播,也使黄山获得了“节庆之都”的美誉。

4.以文艺表演为手段,传播徽州文化

近年来,黄山市与时俱进,将新思维、新视觉、新手段(声光电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文艺表现形式融会贯通,提升改造,推陈出新,通过举办专门的文化节和专场演出的方式,充分利用专业的现代化文艺表演和传统的民俗表演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传徽文化。如黄山市近几年推出的《徽韵》、《激光秀——徽州千古迷》和《阿菊》专题表演,都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其中,《徽韵》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安徽省唯一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再如2012年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主题文艺晚会《相约黄山》在黄山市体育馆隆重举行。黄山市三区四县众多的民俗节目参了本场晚会的展示和表演,它们一起构成了真正展现徽州民情、民俗、民风的徽风、徽韵。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独特的舞台形式和舞台元素、恢弘厚重的徽州民俗文化、宏大的场面、浓厚的民俗氛围无不给海内外广大嘉宾与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促进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

5.以产业升级为契机,传播徽州文化

新形势下的产业改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给黄山带来了难得的契机。黄山市各区县抢抓机遇,在进行产业改造升级的过程中,明显加快了旅游和文化融合的步伐,将“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发展战略落在实处。如屯溪区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按照一手抓保护利用、一手抓业态创新的思路,改造提升“一街”“一村”“一山”,围绕新安江做好“水”文章,推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徽文化与生态长廊”,着力打造文化产业中心。充分发挥屯溪老街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正式启用“数字老街”,保护开发老街文化特色巷。深入推进“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快黎阳故邸项目建设。通过这些工程建设,让海内外游客置身于新安大好山水中,领略徽州传统文化与生态、自然的有机融合。再如黟县和徽州区积极落实法国国家旅游局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关于乡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黟县以创建中法乡村旅游合作示范区为目标,徽州区则以创建中法合作唐模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模式为切入口,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借助西方的先进理念、科技手段和通行的国际化标准突出徽派古建筑风格,再叠加现代元素,采用新、旧组合和新、老结合的方法,以合理开发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高端游客和国外旅客度假、休闲、餐饮、体验、娱乐、生活、起居等需求,这一做法既实现了旅游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兼顾展现了“古徽州特色乡村”的邻里和谐、人文文化、田园风光和风俗民情。大量海内外游客在此休闲度假的同时,也能深入感受徽州文化的无穷魅力。

6.以任务接待为机遇,传播徽州文化

黄山是中国的名片,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的接待任务十分繁重。黄山市各级接待单位和部门总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接待过程中,不仅让来宾饱览黄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让他们感受徽州文化的无穷魅力。如2013年4月下旬,来自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摩洛哥、古巴、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7国的驻华使节参观了屯溪老街社区博物馆。他们一致认为,此次参观不虚此行,让他们对老街的历史和人文有了一个更系统、更直观的印象,对徽商文化、徽派建筑、徽州四雕、新安医学、徽墨歙砚等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徽州文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学术交流主要通过研究机构、期刊文章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与黄山市举办各种徽学学术讨论会30多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8次。其中,以历届的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和徽州历史档案与徽州文化国际研讨会最为突显,这些会议规格高,影响大,牵头参会的机构有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国社科院、美国国家档案文件管理局、美国国家第二档案馆、安徽省档案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联、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国内的一些知名高校。参会的国家和地区众多,会后公开出版了专门的会议论文集,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改革开放以来,省内的高校和学术机构还先后创办了《徽学通讯》和《徽学》等期刊,《徽州文化研究》与《徽州学丛刊》等学术辑刊,徽学研究成果经常在《徽州社会科学》、《安徽史学》、《学术界》、《江淮论坛》、《安徽大学学报》、《东南文化》、《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民俗研究》、《黄山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这些基于徽州文化的徽学研究成果正是徽文化的国际交流逐渐深入的佐证。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机构、学术阵地与国际学术互动为徽州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对外交流。

民间交流是徽文化对外传播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它与官方交流互为依托,交相辉映,相互补充。徽文化对外的民间交流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兼具多样性的时代特色。涉及的领域则包括经贸、教育、文化、体育、文艺、工艺等方面。如在教育领域,除了前面论述的徽州文化学术交流以外,在学校教育中亦充分融入了徽文化元素,在华留学生暑期在黄山的夏令营活动、黄山学院与境外高校的师生互派互访和讲学都融入了这种元素;在经贸方面,会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如上海世博会,义乌文博会,中国“黄山玉杯”大型奇石玉器淘宝会等,推广徽州民俗工艺和文化产品;在文化方面,黄山市各地经常通过举办各种专门的文化节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研讨会等积极传播徽州文化;在体育方面,黄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黄山国际登山节活动则是传播黄山旅游文化成功的范例;在文艺方面,一些民间的民俗表演(如轩辕车会等)还到韩国、澳门等地做交流,促进了徽州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黄山百佳摄影点的选定和设立,首届中国黟县摄影节活动的开展,都得到了海外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交口称赞。歙县文联与美国奥斯汀市艺术界联合会结为友好协会。双方商定在文化艺术方面逐步开展摄影、书法、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目前已开展的活动有摄影展和书画展。2011年“东方之光”中日韩当代艺术交流展在中国安徽黄山歙县画家村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家26位,黄山当地新安画派18位代表,韩国艺术家27位,日本艺术家5位参展,该展览在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交流展中规模较大。这些国际性文艺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徽文化的影响,提升了徽文化的知名度。

在民间交流方面也有一些感人的事迹。如2007年始,由一批致力于徽文化研究的民间文人学者自发成立了黟县徽州文化联谊会、黟县徽州文化研究所,他们一无编制,二无经费,每年都邀请全省徽文化研究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徽文化研究活动。其交流成果在《文化桃源》杂志中得到集中体现,旨在将徽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再如黄山区发挥文联优势,在全区形成了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全区文学创作普及率高,重点作家成就较为突出,并因此荣获安徽省“文学创作先进区”称号。他们创办《太平湖文艺》季刊,撰写徽州民俗与文化的作品,对推动徽州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一些海外的黄山籍人士自觉传播徽州文化,如新华社驻美洛杉矶记者鲍广仁及妻子张柏青经常在美国媒介宣传徽州文化;日本札晃大学经济学博士、汪志平教授经常在中日友好活动中介绍宣传徽州文化。上述这些民间交流活动的开展都为传播徽州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近年来徽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是多姿多彩、生动鲜活并富有成效的。根据调研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徽州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是通过官方交流、学术交流和民间交流三个现实途径进行的。在官方、学术和民间三个层面的交流中,以官方交流为主,学术和民间交流为辅。官方交流是一种政府行为,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主导性、号召力和不可替代性,无疑是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主渠道,学术交流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术探讨和文化引领,民间交流则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参与和自发对接,后二者是对前者有益而必要的补充,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不仅是目前徽州文化对外传播取得实效的良好途径,也是未来徽州文化对外传播取得突破的必由之路。换句话说,徽州文化对外传播要想取得重大突破或取得更好效果,必须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个渠道的应有作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此次仅仅是根据自己的调研所掌握的资料从官方、学术和民间三个层面对近年来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些好的做法进行了粗线条的归纳和概括,难免挂一漏万,只能以此面目就教于方家了。当然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还发现了徽文化对外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篇幅所限,这些问题我们将留待下次继续报告。

猜你喜欢
黄山市徽州黄山
“全家福·幸福时刻”摄影作品
——部分获奖作品(黄山市)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徽州绿荫
黄山冬之恋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传统村落民宿发展研究——以黄山市西溪南镇为例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