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超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近几年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其中非常关键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英语课堂是教师传授英语知识,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重要场所。本文试从课堂生态中三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生态存在的问题,希望在其内涵和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改善和解决的方法,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在其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概念。课堂生态属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范畴,是指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运用生态的方法和理论来研究课堂现象,分析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在课堂生态中,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着各种生态联系,共同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2]。高职英语课堂生态是一个微观教育生态系统,由课堂生态主体(英语教师与学生)和课堂环境构成,它们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其中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硬件生态环境和人文教育生态环境。
笔者所在的大学英语教研组每学期期中阶段邀请所有大一新生班级的学习委员召开学习情况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期末都要求学生上教务系统对老师上课情况进行评教。实践中发现高职英语生态课堂存在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室里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一应俱全,这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化,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展示PPT文件,播放听力片段或英语视频,反而被局限在三尺讲台,按部就班机械地呈现课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挥。当代的大学生都是充满激情、个性张扬的90后年轻人,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老师上课高高在上,只站在或坐在讲台上。这种教学方式不利的生态位,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较远的物理距离,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进而产生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关系淡漠,进而影响上课效果。
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陆续扩招,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往往超过60人。大部分的英语课堂上还是教师唱主角,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仍旧是传统的“满堂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43%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堂仍是教师讲解为主,没有很好的师生双向交流。即使教师让个别学生发言或是做对话练习,其他学生也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无法很好掌控整个课堂。57%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台下学生究竟记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老师没能及时了解,或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甚至学生在下面打瞌睡、玩手机,有的老师在台上仍然照讲不误。学业成绩就以期末考试终结,一考定输赢。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普通高中升上来的,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多种英语等级考试,有全国高等学校应用能力水平测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90%的新生非常茫然,不知所措,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没有规划。在教与学生态系统中,教师在应试教育指挥棒指导下仍采用“灌输”模式,简单机械地进行知识语法等轰炸,过于强调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另一边,大部分学生仍是消极被动地接收信息,46.6%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了转身已然忘了自己究竟学了什么。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缺少自主积极的学习动机。这样往往造成教与学生态的失衡,最终导致整个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崩溃。
我院大学英语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寻求解决方法,笔者希望利用生态规则,探索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优化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我院国际交流学院的英语课室采用可随意组合的六角形课桌,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项目和活动对学生的座位进行编排,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笔者在观摩我院国际交流学院公开课时,对他们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团队合作的上课模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单独的英语教学课室,要各校设立专门英语课室也不现实。但现今科技非常发达,可以在设备方面加以改进,配备无线话筒、红外线PPT演讲投影笔、翻页笔等,将老师从讲台上解放出来,使之可在课堂上随意走动,自由发挥,划定某特定区域的学生进行小组或团队合作,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师生生态位,教师能更有效地控制课堂,对课堂生态的改善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在我院教学评教中,“课堂氛围活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相当重要的一条衡量标准。师生之间良好积极的互动是一种共生互利的生态关系。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好课堂内外衔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创建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多种机会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发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老师适时加以引导纠正。笔者近两年所教授的班级,有老师们比较头疼的“和尚班”,也有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却个性十足创意无限的艺术生班。为了激发学生大胆发言,在要求学生每学期每人必须发言或表演五次以上的同时,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现自我的能力,可以拍摄英语视频、微电影、课堂角色扮演、英语配音、辩论比赛、小组团队合作完成特定任务等等,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观看,同学们互为评审,评论打分;老师最后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面临等级考试,做习题讲解习题必不可少。在进行较为枯燥无趣的习题讲解课前,要求学生课前先做好习题,课堂上随机提问,点到的同学必须解释说明该题如何得到答案,并向其他同学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帮助和补充。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作为学期末总评成绩考核的重要部分。
上课的氛围好,80.4%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老师,乐于开口说英语。他们甚至会争相上台发言,表演节目或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习兴趣都提高了,学习效果也取得显著的进步。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成绩优秀,笔者所教授的班级近几年过级率均超过学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对老师学期的评教也都在95分以上。
全国性英语考试目前来说仍是相对公平公正的衡量英语水平的好方法,能够对学生实际英语能力进行较客观、准确的测验,所以不能一味地喊取消,教学改革在这方面也不可能一下就取消。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强调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不需要将考试推到对立面。可以加以适当引导,教学方面针对不同的应试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与辅导,使原本是压力的等级考试变为辅助我们教学的利器。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必须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达到一定分数线才能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高等学校应用能力水平测试主要考核考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业务涉外交际的能力,旨在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向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向进行改革;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其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我院依照等级考试分A级和B级两个不同程度的标准,学生也根据水平不同分成不同班级进行教学,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负责,采用不同程度的教辅材料,因材施教。老师在针对考级的同时也可利用考试内容,结合日常交际实际应用,学习英语口语、中英文翻译、应用文书信等技巧和涉外商务英语知识,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交际中,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选择符合自己英语水平的考试进行学习成果考验,以最终攻克大学英语四六级为目标,之后不断向更高级别的等级考试发起挑战。
学生到了大二则会接受职业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训练,采用“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重点提供听、说、写等应用能力,特别是提高其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所学的知识非常实用,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了避免“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学院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听说方面的表现占期末成绩的50%,这使得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听英语,主动开口说英语。
为了加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管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为学生就业及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2012年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为425分及以上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学生,可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报告单”原件,申请免修免考《大学英语》课程。很多学生申请了仍继续坚持上课,因为他们觉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确确实实对他们未来职业工作有帮助,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实践证明,学院的教学改革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涨,充满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收到了切实的成效。学院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逐年上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大部分人到广交会、酒店、旅行社等单位实习基本英语沟通无障碍,受到实习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英语课堂生态是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分析审视英语课堂的微观生态系统,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使其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因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必须以课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改变以往课堂生态失衡的弊端,开启自主式教学模式,创建和谐互动的课堂生态。
[1]张明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现状及生态培养策略的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11).
[2]张舒.浅谈英语课堂生态[J].鸡西大学学报,2005,(6).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李顺英.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6).
[5]梁薇.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优化策略[J].怀化学院学报,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