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业模式研究进展及其教育路径概述

2015-08-15 00:47:13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业者大学生教育

叶 华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环境下,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提出微创业模式理念,发挥草根年轻人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不断更新、换代和升级,将为草根年轻人创业带来新能量,其直接红利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微创业时代正在形成,这对高校教育、创业者自主发展的意义非凡。

一、微创业模式研究进展

微创业模式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创业模式兴于美国,以“Kickstarter”网站为代表,通过网友来募集资金,这种众筹模式被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最佳发明之一和2011年最佳网站称号[1]。2009年,以张佑创建的“点名时间”网站为代表的众募网站被引进中国,微创业开始被关注和热议。2010年,我国“两会”期间提出微创业概念,是对创业教育理论的有益补充。2011年,微创业运营模式及原则首次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并被系统地提出来。同年,启动了创业邦2011中国“微创业计划”大赛。微创业模式主张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用微小的成本进行价值创造。因此,创业者可以轻装上阵,风险相对较小。不过,微创业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首先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二、微创业模式界定方式

微创业走红之后,学者们对微创业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如果能厘清对微创业模式的界定,将更好地发挥微创业模式的教育效应。以下是教育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微创业模式界定的观点[2]。

第一种是将微创业模式界定为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强调用微小的成本进行创业,具有投资微小、见效快、可复制、可拓展的特点。其中既包括创办实体的微型企业,也包括利用淘宝等网络平台和微平台创业。

第二种是将微创业模式界定为利用业余时间和闲置资金以众筹方式进行创业。强调以身边资源(技能、人脉、平台、品牌、相关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个人(微型创业团队)为单位,为低成本创业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创业者希望张罗一个地方,利用众人的一点钱,筹集成很多的钱,利用众人的一点业余时间凑成很多的时间,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的项目构想,号召有共同想法的人进行联合创业,获得一种回家一般的归属感。其中既包括项目的发起者,也包括项目的参与者。

第三种是将微创业模式界定为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微网平台开发新项目进行创业。强调创业活动载体是互联网及微网平台。其中既包括网络平台的触达能力,也意味着拥有广阔的商业价值。

第四种是将微创业界定为在细微领域进行创业。强调资金微小,规模微小,行业微小,平台微小,同时也指年龄微小,经验微少的创业活动。其中既包括创办实体的微型企业或利用微网平台、互联网平台创业,也包括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销售、策划、设计及研发等外包业务。

第五种是将微创业模式界定为在公司(或企业)平台进行内部创业。强调创业活动是由公司(或企业)组织内部发起的,创业者为公司(或企业)原本的员工。它突出的是公司(或企业)为员工提供在公司(或企业)内创业机会,创业者只需要智力和技术入股[3]。与此同时,公司(或企业)则尽所能为创业者提供管理指导和品牌形象借助,在资金上、资源上提供支持与共享,帮助微创企业成长发展[4]。

三、微创业模式形成原因

微创业模式的形成基于两种原因,一方面是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有限,微创业则聚集了许多人的资源,使得创业成功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资源是开展微创业的充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是基于团队创业的优势发现。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团队成员彼此间的兴趣、爱好和创业梦想,促使创业者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创业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一般情况下,团队建立的微创企业,其创业的成功率比个体建立的微创企业要高。因为这对于微创企业资源的寻求、人员的构成等形成重要互补。

四、微创业模式教育效应

微创业模式是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先导,具有突出的教育效应,让有创业愿望的人播种创业的种子,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有助于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发挥创业者的潜力和创业力,能有效改善“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训练的教育现状。

1.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强化实践环节

创业是发展的永动引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最近10年出台的有关创业能力演进政策来看,政策导向已经发生了四个阶段的转变[5]。第一阶段的转变是在1999-2002年期间,提倡大学生高科技创业,属于高校自由探索阶段,当时的创业政策只提出了一些原则和方向,属于纯粹的精神方面的扶持。第二阶段的转变是在2003-2006年期间,倡导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市场条件,普遍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属于创业优惠政策出台阶段。第三阶段的转变是在2007-2011年期间,全面改进创业环境,更多部门重视参与,属于创业环境改进阶段,并过度到实质性的优惠政策。第四阶段的转变是在2011-2014年期间,属于创业引领计划推进阶段,政策导向更清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更完备具体的创业服务指导。

目前,高校实行创业教育,既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12]4号)的文件精神,也是大学生理性创业的必要前提,因为大学生是创业的生力军。因此,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动,将创业基础纳入学分制管理,组织形式多样的微创业活动,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最终促使创新思维得以迸发和发展。

2.有利于体验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意识

相对于传统创业,微创业主要是少了一项资金的难题,但是要求有较好的创业支撑点。实践证明,微创业真正把创业带给了创业者,让创业者在微创业实践中,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开展创业学习,有助于积累丰厚资本。另一方面通过与社会的接触,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自己带来真金白银,从而走上真正的创业之路。微创业体验让创业者在创业信念、创业目标的调整以及创业策略的选择上提升了创业能力,找到自己所学知识和自身素质在处理社会问题中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明确职业方向。通过微创业体验,不管是今后直接找工作就业还是创业,都获得了一笔宝贵的创业经验,同时,也让创业者在今后创业起步胜算更高。

3.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缓解就业压力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的高等教育基本目标,人才的定位与角色在发生变化,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即便是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中,具有微创业素质和潜在竞争优势的人,同样大有人在。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微创业能有效解决就业的社会矛盾。由于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再就业的叠加,就业难这一社会矛盾单靠政府和现有企业是很难解决的,但可以倡导鼓励微创业。从国外经验看,微创业担当了科技成果的产生及成果快速转化的功能,能够促进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对创业者而言,微创业使创业者形成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创业行为,能够促进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发展。因此,微创企业的发展,既能促进科技创新,又能发展新兴职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五、微创业模式教育路径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肩负着国家创新发展的重任,然而不少大学生却还在就业的边缘线上挣扎,缺乏创业精神,缺少服务指导。以微创业模式理论为基础的创业活动,强调用微小成本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已逐渐发展成为开展创业实践的平台。关于微创业教育路径研究,有政策引导和创业扶持,才能有效开展微创业学习体验,才能有效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才能帮助创业者提高自身资源禀赋,确立创业方向。

1.政策扶持,实施各类优惠的微创业

微创业要充分发挥其教育效应,政策扶持是基础。微创业要发展,政府是最有力后盾。国家应从创业开业、融资、税收、培训、服务指导等方面采取系列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和激励微创业活动。特别是通过降低微创业门槛,实施简化注册程序、实施减免各类费用、实行税费减免优惠、享受资金扶持政策和提供培训指导服务等亟待更好地落实,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强化创业动力,对微创业实行“放水养鱼”,逐步形成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社会环境。

2.模拟实训,实施训赛一体的微创业

创业教育需要与外部对接,通过模拟实训为微创业提供契机。对于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可以先找些项目去参赛,获得创意项目,可以先进行模拟训练,储备创业技能。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创新创业能力都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开展形式多样与专业结合的模拟训练。我院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开发创新,与专业结合开展“一院一品”微创业活动,培养训练学生微创业能力。比如,商贸学院根据专业群特点,组织学生开展ERP沙盘模拟训练,并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学生曾多次在广东赛区和全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也因此荣获“全国示范实训中心”的称号。物流学院根据专业群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创业之星”创业管理模拟训练,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并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多次在竞赛获得各种奖项。针对“挑战杯”竞赛,学院以专业技能竞赛为依托,经过遴选推荐参加省赛,因此,在历届省赛中我院获奖作品丰富。其中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共同创新研发的《光纤网络布线常见故障的故障箱研制》作品,在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比赛中获科技创新类作品特等奖,另外四名学生作品获一等奖。通过训赛一体的模拟实训,有效解决了微创业技能训练的问题。从我院官方提供的数据来源显示,我院学生共获40项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总决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64项国家级奖项,204项省级奖项,位列广东省前茅[6][7]。

3.服务指导,实施专业融通的微创业

一般来讲,微创业包括以创办微型企业、个体经营、兼职经营以及微平台或网络平台进行的微创业活动。我院在这方面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创意设计、文化服务等项目服务指导。比如,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回收校内超市的经营权,指派教师团队指导创办微型企业——大学生微创业超市,由学生负责自主策划、经营、管理,逐渐盘活其“造血”的教育功能。针对广告与策划专业,利用学生家庭闲置音响资源及学校组办大型活动需租赁音响设备的商机,指导学生团队申报学院创业项目,获得1万的创业基金,创办微型企业,申请注册了“广交传媒有限公司”,承接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并取得成功。针对汽车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申报2012年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环保一桶水洗车”获得立项,目前该项目已在校内广泛开展服务,成为本专业的微创业实践基地和兼职经营的场所。针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由博士和有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团队共同指导,将“会展信息工作室”移植到广州广能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提供零投资微创业服务指导。通过微创业模式教育路径的开发,实现与专业融通的微创业实体,帮助大学生实现微创业转变。

[1]众筹网站—联筹网路演.[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J8s-3I0JYlbInj9-sXKAD59tYOGXKDWSb5V2iA zZPcQGvoeatZm-ptSgmUKS9FNWBCLRKyVCaqjqnX12ib8SnwoXhQ 1Pl6w94rH3G3aPeO

[2]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14,(13):46-48.

[3]郭珍,郑文力.基于高科技企业员工激励的内部创业机制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7,(5):132-134.

[4]余红胜.大企业“内部创业型”投资模式的战略价值[J].产权导刊,2007,(2):51-54.

[5]叶华.创业能力的研究溯源及基准含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93-96.

[6]李明惠.“四位一体”提升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Z].第一届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奖宣传展示画册,2014,(10).

[7]韩明.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2010,(4):125-125.

猜你喜欢
创业者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0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43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