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恺翔
(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 贵州 纳雍 553300)
以增加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交流,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出发点,研究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方法,是目前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个研究任务[1]。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医院检验科的整体现状,对其检验质量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检验和临床良性互动的意见,希望以此提高我国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水平。
实验室的检验过程十分复杂,其中包含了大量横向、纵向以及横纵交叉的过程。横向过程可分为分析前、分析过程中以及分析后三个阶段,其主要过程为:医师进行项目选择、开出申请单、患者准备、护士采集检验标本、标本由护士和卫生员送往检验科、检验科接收和处理实验标本、对标本进行分析和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核实和确认、给出实验报告、及时进行临床信息反馈、正确应用报告诊疗。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以及检验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以保证分析前检验标本的完整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在临床科室中,临床医师是一个医疗项目里最为关键的人物,患者诊断治疗的方案需要临床医师来制定,检验项目也需要由医师开出检验申请。合理的检验申请是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检验结果也需要由医师合理应用于患者[3]。
临床科室需要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诊疗医师需要利用最新的患者临床数据,选择最合理的医疗护理措施,并对一些陌生的临床信息进行全面、谨慎的审查,对患者进行多次诊断,以在此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制定最终治疗方案。这一过程中,诊断医师需要明确检验项目所具有的意义。
临床科室还需要对标本进行准确的采集,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注意器材及时间和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时间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段里,标本的采集方法需要根据标本的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血液标本采集需要注意患者的的凝血时间以及血浆在不同情况下的保存时间;而儿童和成人的采血时间的采血量也存在差异。
在临床科室,医疗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也极为重要,责任心不强的医疗人员在进行患者信息记录时,很可能出现信息的错填和漏填,甚至出现患者身份、姓名混淆的现象,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4]。此外,临床护理人员的作用也很重要,临床护士是检验申请的执行者,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直接对分析前的标本质量造成影响。例如在医院常见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抽血部位、采血技术以及采血设备选择不当,或者血液采集量过少等都会让检验标本在分析前即出现失误。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气泡,以免其对血液fbg、V因子、VⅡ因子的性质造成影响,采血后,瓶盖不能取下,以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丧失,ph值上升,致使其出现凝血作用,造成血液标本凝固。
临床支持中心在分析前检验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标本的收集和运送,其工作效率对分期前检验质量有很大影响。支持中心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将标本送达检验科,很多标本的检验需要对采集和检验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控制,例如PT和APTT的保持时间需要在2-4h,尿常规标本需要保持在2h以内,血糖浓度的检验标本需要在1h内进行检验等。临床支持工作者需要具备完善的相关医学知识,以免对检验标本造成破坏,对检验报告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标本运送方式。
我国目前的临床医疗护理中,很多护理人员和支持中心工作者都只具备简单的基本医学知识,或者连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都不了解,这是影响我国医疗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安全的知识宣教,医院需要对临床护士和支持中心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还需要强化临床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其工作责任心。
虽然我国目前的医护人员都需要经过考核才能够上岗,但临床医师、护士和支持中心工作者之间的医学素养却存在极大的差距。然而,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工作需要由多人完成,因此需要建立全面的检验质量管理制度。首先,需要设立质控员,加强各科室的质量监控,并及时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加强各科室交流;其次,建立工作考评制度,将各项工作标准进行详细制定,对各细节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和限制,以提升医疗质量;最后,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检验质量管理,进行检验和临床的信息传递,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并将临床患者的信息编入信息系统,方便信息查阅和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医师及时调整诊疗方案提供便利。
一般医院都存在检验和临床的沟通问题,两者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发生在对检验质量差错的认知以及检验失误的责任承担上。有相关资料表明[5],检验质量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发生在检验分析前,因此相关人员在进行检验分析前工作时需要格外谨慎,并对检验质量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检验质量管理机制,以提高医院检验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 郑磊,裘宇容,曾方银等.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J].中国医院,2009,16(03):32 -35.
[2] 利小斌.加强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促进检验与临床良性互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30):594 -595.
[3] 聂尚丹,张孝侠,李印龙.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6(01):135 -136.
[4] 梅四清,李栋.构建检验与临床互动平台全面提高检验质量[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1,18(02):238-240.
[5] 黄克斌,杨喜民,王景昌等.检验医学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1(03):428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