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疾病的调护

2015-08-15 00:54:01濮建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调护情志气机

濮建梅

(云南省腾冲县五合卫生院云南腾冲679111)

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快速变化让人在社会生存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情志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情志活动一般是人面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理反应,通常是没有致病性的,但如果突然地、过激地、长久地刺激则会使人出现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等问题,从而引发疾病。临床上情伤成疾,人往往会通过求医吃药来解决,却没有注重情志的疏导和护理。

一、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人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不同的情绪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该变化在同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是基于脏腑气血为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合理的情绪可以让人体内环境变得稳定,也是人的身心健康的调节保障,不过要是七情过激、刺激太大、时间太长就容易引发疾病。郁积是因为欲望没有实现,且郁积在内心而无法排遣,造成气机郁滞。情绪过忧的人会气塞而不通,思虑是气结,过度则郁积心中导致气机郁滞,出现疾病。怒容易伤肝,喜容易伤心,思虑容易伤脾,惊恐容易伤肾,这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观点,它把情志致病归结于喜、怒、忧、思、恐的五志说,并配合五行五脏来看待情志问题。[1]不过,中医认为情志疾病是因为情志失调,忧郁暴怒导致肝气不畅通,没有进行很好的疏泄,从而引发情志疾病,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情志疾病调护。

二、情志的转化与调护

(一)情志制约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对情志的五行相胜的规律进行了精妙的总结,就是利用以情胜情疗法,发挥情志的相互制衡效果,协调五脏中的气机活动。[2]尽管七情太过会让人的脏腑受伤致病,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重视的那就是先气机失调,才导致脏腑被伤。所以,七情还没有过于伤及人的脏腑而致病时,就需要通过情志制约法进行调护,以有针对性地让某种情志产生变化,选择性地矫正因为情志太过而导致的气机紊乱问题,让机体恢复平衡。

(二)情志疏导法

身心医学,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妥善的精神调护,不仅可配合药疗取得效果,特别是对有些因情志因素引起的病症,它可收到药疗所不能取得的卓效,所以情志疏导法,是身心医学的重要内容。《素问.疏五过论》云:"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它抓住了人的心理因素,并提示运用情志调护的方法和内容。在调护中,要求医护人员对待病人要态度和蔼、善言劝慰,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以同情关切,和善语言,"告之"其疾病的危害性,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生活起居,配合治疗等注意事项。对一些思想顾虑较多的病人,经常担心自己的病不能治愈,对治疗失去信心等,医护人员要好言劝慰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其治病信心,并指导他们如何保持情志舒畅,密切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发挥情志调护,药物治疗的双重效应,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三)情志引导法

1.气功引导法

中医人的惊恐情绪会乱气而伤肾,中医角度的肝肾和人的免疫调节有重要联系。要是患者知道了自己病重或者难以痊愈,那么就会产生惊恐情绪,从而出现暴躁、忧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病情加重。所以,以气功引导法诊疗时应该让患者在气功入静状态下,引导他们追忆以往的不良刺激,让大脑意识回到当时的状态,然后以"动情技术"让患者充分宣泄情感,暴露出埋藏心理很久的悲痛,使之认可自己的抑郁与焦虑,然后疏导治疗。要是患者不舒适,那么就在气功态中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事情,让其身心都处于美丽大自然或者美好情景中,从而通过痛苦境界会议走入美好的新境界。最后让患者从入境状态清醒,以循序渐进的过程诱导患者提高诊疗信心。

2.语言开导法

医生要重视言语对患者的情志疾病治愈作用。医护人员通过与病人的语言交往,情切关怀,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针对性运用语言作为心理疗法的手段,帮助病人解除思想疑虑,增强抗病信心,达到康复目的。如有些癔病患者,经常会无端抽搐、直视、拼气或狂叫等,医护人员采用"心药"--语言暗示疗法,即可取得卓效。不仅如此,

(四)情志陶冶法

1.音韵感应法

利用音乐媒介让患者的身心、情志都得到有效引导。音乐可以消除人的心理障碍,恢复身心健康。《吕氏春秋》认为"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一和而成章。"由此说明了音乐的实质源于宇宙阴阳的变化。人的情绪直接被音乐影响,音乐可以深刻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表现形式。让病人欣赏音乐,可以让他们抒发、宣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情志宣导意义。临床上就可用抑、扬、顿、挫、高、低等不同的音乐旋律,针对性地对情志进行陶冶。如大喜伤心者,可用羽音低沉曲调以折之,大怒伤肝者,可用商音凄婉的曲调以抑之,悲忧伤肺者,可用征音高亢曲调以扬之,思虑伤脾者,可用角音明快曲调以发之,惊恐伤肾者,可用宫音和缓曲调以宁之等。

2.怡情逸志法

人们要预防情志疾病,首先要学会调节情志、控制情绪的方法。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卷。"这样才能达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工余之暇,要有适当的文娱爱好活动,以培养情操,活跃情趣。如果人们能从色彩、声、光、香味等绚丽多姿美的世界中,自得其乐的话,无疑会有益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当下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正不断相互融合渗透,中医情志疾病调护也包含了上述内容,而且是重要的诊疗手段。同时,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除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对自身进行调整、充实,了解心身医学来应对心身疾病,才能为情志疾病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有力帮助。

[1]万毅.中医特色诊疗情志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

[2]钱会南.中医情志病的病因病机与诊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4):711-713

猜你喜欢
调护情志气机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4:22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4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