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
(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卫生院 广西 南宁 530211)
冠心病属于心脏病典型类型,它指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量,引发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脏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1-2]。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众多,除典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外,还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各种诱发因素密切相关[3-4]。冠心病典型临床症状为胸腔中央出现压榨性疼痛,并可能会迁延至手臂、胃部、颈部、颌、后背等部位,此外还可能并发出汗、气促、眩晕、寒颤、昏厥和恶心,若病情持续恶化则可因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并向年轻一代发展趋势[5],困扰病人的正常生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给予阿托伐他汀、曲美他嗪等药物治疗[6]外,加强护理工作势在必行,以促进冠心病康复。本文将总结冠心病护理进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性资料。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主要和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相关,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7]。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病范畴,其发病机制是"阳微阴弦",胸阳气不足,推动无力,进而造成瘀血痰浊雍塞,堵塞心脉[8-9]。当前人们生活压力大,劳累过度,容易损伤脾胃,中气生成不足,再加上饮食不健康,摄入过多肥腻食物,食物无法转化为精微物质,物资聚集而转化为痰湿。气虚推动无力,正常的血液运行不通畅,停留于血脉内成为瘀血,瘀血、痰湿相互交织,导致心脉阻塞,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属于身心疾病,尽管主要的病理改变发生在心脏,但是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占有重大地位,冠心病病人往往会存在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10],影响病情。干艳捷[11]等人探讨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时指出,存在焦虑抑郁症的冠心病病人其精神紧张值、负性生活事件总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伴有焦虑抑郁症冠心病病人(P <0.05),认为心理因素属于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理问题严重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应加强心理调节、心理护理,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其心理压力,并给予成功治疗的案例,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究其原因,很可能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杨伟宪[12]等人在分析青年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中指出,217 例冠心病病人中有162 例(55.5%)在平时饮食中喜好油腻饮食,喜好油腻成为主要危险因素。总体而言,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超标、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年龄等"五高"。李朝晖[13]等人在研究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中指出,血脂异常、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等均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冠心病病人加强饮食护理势在必行。冠心病病人因受到自身疾病影响,更容易出现食欲不佳现象,此时应适当补充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此外还需多食香蕉、薯类、芹菜等含有较多粗纤维食物,并严格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等不良饮食。一些含有较多果胶的水果能够有效地帮助排泄胆固醇,可降低胆固醇量。木耳、香菇等含有一些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有效成分。大蒜、洋葱可降低血脂,有助于预防血脂升高。
冠心病病人长期受到疾病困难,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体育锻炼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锻炼,可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有效地改善呼吸功能、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提高脂肪使用率,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避免形成血栓。但冠心病病人在你急性期时要绝对卧床,待处于恢复期时则可行适当运动,并且运动强度应根据病人个人差异进行适当调整,以使病人无过度疲劳感为宜。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的、有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让病人可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促进健康[14-15]。冠心病病情因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要严格控制饮食行为、生活行为。在饮食行为方面,护士应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告知冠心病病情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做到低盐、低脂肪,少吃甜食等食物。在生活行为方面,护士应嘱咐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平时注意睡眠、休息,适当运动,防止精神紧张。
微生物感染可以损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且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16-17]。刘明瑜[18]在研究冠心病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时,认为Hp 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对于Hp 感染的冠心病病人给予抗感染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因此,对于冠心病合并感染者护理,应首先向病人强调感染和病毒、细菌感染的关系,提高对冠心病发病的认识,使病人主观上加强防范。此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勤锻炼,注重饮食和个人卫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发生可能性。
冠心病属于常见疾病,其发病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部分人在冠心病早期发病时无自觉不适症状,且心电图正常,容易忽略病情。但实际上这部分人可能存在隐形冠心病,待病情加重直到发生显著症状时,才意识到疾病严重性。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因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容易损伤心肌,危及心肌健康,进而使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最后发展成为心力衰竭。对于改善冠心病病人预后效果,除加强相关药物治疗外,要重视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促进病情好转。
[1] 韩秀萍. 冠心病猝死与心绞痛的症状及心电图规律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8):906 -907.
[2] Hsieh,B. -T. ,Chang,C. -Y. ,Chang,Y. -C.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essential metal elements in human hai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aling with All Aspects and Applications of Nuclear Chemistry,2011,290(1):165 -169.
[3] 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等.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737 -739.
[4] Turner,B. J. ,Hollenbeak,C. S. ,Liang,Y.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peer coach and office staff support to redu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African - Americans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12,27(10):1258 -1264.
[5] 杨伟宪,杨铮,吴永健,等. 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4,24(9):1249 -1253.
[6] 王青山.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10):2743 -2744.
[7] 曲凌光,尚佳,魏述军,等. 回族和汉族冠心病患者发病影响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05-507.
[8] 李高叶,黄惠桥,黄金姣,等.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医体质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1):104 -105.
[9] 金克荣. 探讨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40 -41.
[10] 黄健,刘玲.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72 -1473.
[11] 干艳捷,田少江. 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4(1):98 -99.
[12] 杨伟宪,杨铮,窦克非,等.217 例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39 -342.
[13] 李朝晖,刘彩娟. 云浮市新兴县2007 年至2013 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1):51 -53.
[14] 王莺,赖家盈,郭春莲,等.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5(31):52 -53.
[15] 陈雪,陈瑰丽.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8 -69.
[16] 潘丽萍,王鸣和.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因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1):45 -46.
[17] 曲文峰. 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09(4):49 -50,53.
[18] 刘明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99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