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铠玥(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黄沙坨油田目前开井42口,其中2口自喷井,26口空心杆井,14口实心杆井。抽油机井在生产过程中,井下油管与抽油杆偏磨严重,杆断率增大,作业井次明显增加,影响油井生产,同时作业费用增加,使得采油成本加大,给油田开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降低黄沙坨油田抽油杆断裂的频率是降低采油成本的方法之一。
黄沙坨油田目前开井42口,其中2口自喷井,26口空心杆井,14口实心杆井。应用的防偏磨工具主要有防偏磨接箍,扶正器,以及铸塑杆。而在泵管内,针对黄沙坨油田油井的特点,则使用了回音标,多功能强磁防卡器,卸油泵,气砂锚,缓冲器等基本井下工具。
通过对现场以及油井作业资料的统计,黄沙坨油田40口抽油机井,31口油井抽油杆年断裂频率小于0.5,9口油井抽油杆年断裂频率大于0.5(检泵周期大于采油工程技术管理指标700天)。
针对现状调查找出的9口抽油杆断裂频率高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展开全面的分析,共计找个8个因素:1、技术培训不够;2、作业监督不到位;3、冲次过快;4、抽油杆无防偏磨装置;5、泵深不合理;6、沉没度低;7、泵管结蜡、8井斜大。经分析,主要原因是抽油杆无防偏磨装置,沉没度以及泵管结蜡。
通过查阅近几年修井资料和现场核实数据,我们对9口井断裂频率高油井断裂位置防偏磨装置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出了防偏磨装置使用情况.统计显示近几年抽油杆累计断裂37井次,防偏磨装置使用率仅达到43.2%,远远低于防偏磨装置使用率100%的标准。
通过对整个油田液面进行测试普查,结合泵挂深度计算出沉没度,绘制出杆断频率与沉没度关系图。抽油杆断裂高频率的井的沉没度集中在0-200m之间,沉没度与杆断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沉没度越小,抽油杆越容易断裂。
通过对杆断裂高频井现场检查,发现泵管普遍结蜡比较严重。且抽油杆断裂高频率的井普遍含水较低,而含水越低的井油井含蜡量越多。
小12-18井计量不出,憋压不起,功图测试显示杆断脱,作业搬上,在修井过程中,发现抽油杆断裂位置:270m,偏磨严重井段:230-300m,在抽油杆断裂位置及偏磨严重井段未使用抽油杆防偏磨装置。经讨论分析,确定在230-300m使用铸塑杆8根。经过作业监督现场检查,偏磨井段抽油杆均加装防偏磨装置,生产3个月正常,效果良好。
针对9口断裂频率高油井,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口井进行调整。首先对其动液面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掌握并计算其液面下降速度与液面恢复速度之间的关系,初步制定了三口井间开制度,经过试运行,小17-31井运行效果良好,液面稳定在220m,小16-28、小38-28沉没度未达到目标要求,我们对该2口井间开制度进一步进行调整,调整后液面分别稳定在270m、260m上下,达到目标要求。经过调整工作制度,三口井沉没度达到目标200-300m的要求,效果良好。
针对9口断裂频率高油井,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口井进行强化热洗管理。我们通过对油井产液量、载荷、电流,功图等指标的动态监测,了解油井目前的生产状况,根据数据制定新的结蜡判断依据,建立蜡卡预警机制,优化热洗周期,必要时动态调整热洗周期,避免出现在洗井周期到来之前因泵管结蜡造成抽油杆断裂情况的发生。
在热洗过程中,通过提高洗井中期温度可以保证有效融蜡,提高热洗初、末期排量可以有效除蜡。为保证热洗效果,分派专人监督热洗过程,重点监督洗井中期温度以及初末期排量。经过强化热洗管理,3口井电流、载荷变化超过5%,功图显示蜡影响即进行热洗清蜡,效果良好
针对已完成的措施工作量,对其进行了检测和复测,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9口井的年杆断检泵频率降低至0.45,完成了达标考核管理指标。
针对对已完成的措施工作量,进行了检测和复测,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降低了抽油杆断裂频率,使9口井的年杆断检泵频率降低至0.45,创造综合经济效益6.04万元。完成了达标考核管理指标,实现了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
[1]徐献中.石油渗流力学基础[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2]曹海丽﹒黄沙坨油田火山岩油藏特征综合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1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