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采 节水先行——衡水市深化水利改革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添新招

2015-08-15 00:50冯树荣
河北水利 2015年4期
关键词:衡水市农田水利节水

冯树荣

衡水市地处严重干旱缺水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多年平均降雨量518.9mm,水面蒸发量却高达1300mm,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8m3,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6m3的水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5.5%。衡水市平均用水量106m3/亩,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衡水市水资源已相当匮乏。

衡水市由于缺水,工业及居民用水全部要依靠深层地下水。据资料分析,每年深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2.43亿m3,而实际全市每年开采量都在8.20亿m3以上,年超采量在6亿m3左右。深层地下水埋深大幅下降,2003年漏斗中心埋深100.02m(冀州市刘丰备、7月11日),漏斗面积(0m等水位线)为8442km2,在河北东部平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深的淡水“漏斗”,其中以衡水市的冀枣衡和沧州漏斗这2个深层地下水漏斗为最,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关注的生态问题。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造成机井报废,机泵多次更新换代,提水能耗增加,农田灌溉成本加大,农民负担加重,农业抗灾能力降低,对农业特别是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带来严重威胁,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治理地下水超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研究总结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经验

衡水市桃城区水务局提出“一提一补”节水机制中的“一提”就是根据各种水源的重要程度将水价提高;“一补”就是将水价提高的部分按用水单位进行平均补贴。这一制度变革的关键是利用经济杠杆撬动农民切身利益,使农民节水观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实现了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嬗变。

2. 研究新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理念和措施

针对地表水匮乏、产业结构远超水资源承载能力、种植结构不可能大规模调整的实际,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收入不降低的前提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须以节水为核心,不单是地下水,还包括地表水,发展从渠首到田间、从生产到生活的全方位节水体系。按照强化自身、深度挖潜、力争外援、优化配置的思路,治理和保护好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引黄引江外调水、非常规水等5大水源,实现“五水同治”。采取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施“引、蓄、灌、节”水利工程措施、农艺生物节水措施、管理节水措施以及人工增雨措施,着力做好工程建设硬措施,创新体制机制软措施,努力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

2.1 做好“节”字文章,着力转变粗放的用水方式

农业上,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措施,实施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咸淡混浇等节水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设施蔬菜种植、农业产业规模化的井灌区,集中建设微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着力转变农业灌溉粗放用水方式。工业上,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行节水技改和节水产品,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推广一水多用、循环利用。生活上,改革完善水价管理机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

2.2 做好“引”字文章,着力开展引蓄水灌区建设

一是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如期竣工投用。二是实施连通蓄水工程,包括衡水湖调蓄综合治理、坑塘河渠连通蓄水及雨水收集等,实现雨水洪水资源化,增强区域水网调蓄能力。三是实施引水灌区建设,围绕石津干渠引岗黄水库、位山引黄、濮阳引黄、引卫南运河、潴龙河引王快水库等可利用水源,建设灌区配套工程,恢复和发展地表水灌区面积。四是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建设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点,增强火箭发射装备,扩大人影作业面积,增加雨洪资源量。

2.3 做好“调”字文章,着力推进农艺生物节水措施

首先要调结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的前提下,依靠政策扶持引导和典型示范带动,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区域,鼓励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同时以衡水湖周边地区为重点,实施还林还湿。其次要调方法。改变过去传统播种、浇水方法,采用现代化的农机具及新工艺,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再次要调品种。深入研究并尝试种植抗旱品种小麦,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推广实行春灌一水稳产配套技术。

2.4 节水田间辅助措施

各种灌水方法都是湿润作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以便作物吸收。这些方法多数都要湿润表面,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的水不可避免地直接从土表蒸发到空气,这一部分水基本是浪费掉了。因此,许多地方曾采取各种辅助措施来减少土表蒸发。常用的方法有中耕保墒,麦杆覆盖等。中耕保墒是在每次灌后将土表耙松,这样可以切断毛细管,使表面以下土中的水分不会在毛管作用下被送到表面而蒸发掉。麦杆覆盖,是将麦杆(或其他植物茎叶)切碎后铺在土表,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土表水分蒸发。

3. 创新体制机制

3.1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区分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和其它水源灌溉方式,按照满足排水工程正常运行的需要核定农业供水成本。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贴政策。原则上灌区骨干工程运行维护费由省内各级财政补助,末级渠系运行维护费由受益主体承担,财政适当奖补。从成本中扣除财政补助部分确定最终水价,在此基础上定额内用水实行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井灌区适当拉开各级次用水量的价格差距,利用提价收入和财政补助资金设立节水奖励基金,用于高效节水新技术示范推广,节水技术创新等。

3.2 结合水权制度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

根据试点区水量减退目标,科学核定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将用水权逐级分解到县、乡(镇)、村、农户,地表水取水量分解到取水口门、地下水取水量分解到井。加强灌溉试验和成果推广应用,指导地方发布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对于节约的用水量指表鼓励用户自行流转。

3.3 强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建设

落实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财政支持政策,大力加强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建设,引导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强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实体化、规范化水平。将符合条件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交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承担。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供水管理、水费计收方面的主体作用,试点区农业水费实收率达到95%以上。

3.4 推进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创新

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主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探索建立“投资主体多元、产权制度清晰、养护责任明确、使用效益显著”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一体化的新机制,构建新型的农田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范围主要包括: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水闸,农村饮水安全,灌、排、蓄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专业化集中管理及社会化管理等多种管护方式。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强化绩效评价,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管护实效进行补助。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化养护公司,负责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由政府购买服务。

4. 结论

除了充分利用以上方式节水,衡水市还提出相关措施,包括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和各县、市、区地表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以及石津灌区恢复,引黄、引卫、衡水湖灌区工程和引王快水库灌区工程等。另外,衡水还提出建设衡水湖调蓄综合治理工程,除有效保障周边地区生态、生活用水外,还可以调蓄农业灌溉用水1亿~1.5亿m3。治理地下水超采的过程,其实是建立更有效的水资源分配机制的过程,不只涉及生态,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地方政府全面部署,统筹安排,树立全民节水观念,采用先进技术。如此以来,衡水市的节水灌溉事业定会取得更大成效。

猜你喜欢
衡水市农田水利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衡水市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