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锋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我国企业国际化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依靠资源和规模等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必须依靠创新来驱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到2020 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并认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要素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的微观基本经济组织和主力军,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创新型企业的研究渊源于“创新理论”。一般认为,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理论”,开创了“创新理论”研究的先河。其后有大批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外学者如Freeman[1]、Best[2]、Tidd 等[3]等,国内学者吴贵生和王毅[4]、张良[5]、万希[6]、何建洪和贺昌政[7]、段云龙[8]等。
关于创新型企业的概念,由于学者们所处的环境和研究视角的差异,目前关于创新型企业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界定。但绝大多数都围绕“创新”进行阐述的。其中,2006 年由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发文给出的定义为: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9]。
创新型企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特征,而得到各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创新型企业具有以下特征:持续创新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良好的成长性和效益性;持续动态性;风险性;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10-11]。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是所处供应链间的竞争。在供应链管理时代,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处的供应链系统,创新型企业更是如此。因此,结合创新型企业的特征,本文认为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通过持续创新,能整合创新型企业内外部资源,借以在最终市场竞争中持续扩大市场竞争优势,并使其得到持续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力量。
根据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并以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间的竞争是创新人才间的竞争,尤其高层次人才与优秀创新团队间的相互竞争。创新人才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形成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发挥创新人才对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是形成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3.2.2 强大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包括一系列配套的自主知识产权、诀窍、程序、经验和设施装备、技术规范等,包括隐性技术系统,也包括显性技术系统[12-13]。强大而完善的技术体系是形成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3.2.3 持续创新。创新型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最终依靠于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持续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重要组成因素。
3.2.4 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涉及文化、品牌、商业模式等,是创新型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变革创新的力量,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无形驱动力。正确的共同价值观可以减少创新型企业内外部的冲突,给创新型企业带来一种凝聚力,使其围绕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服务。同时,共同价值观只有领先科技潮流发展,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持久的优势。
3.2.5 供应链风险管控。创新型企业是个高风险的企业,尤其对于科技孵化成的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其成长的过程充满高风险和挑战性。良好的风险管控能力,包括对市场、研发、财务、法律等方面风险的管控,是创新型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前提,是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命脉,也是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本。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科技变革和创新,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创新型企业只有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才能加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创新型企业应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加大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原始创新、融合创新、协同创新等,从封闭式创新,积极向开展产学研、网络开源创新等开放式创新模式扩展,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为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保驾护航。另外,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企业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基础建设,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工作环境,鼓励发明创造活动,有利于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仅注重技术上的创新,而没有管理上的创新,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难以为继的。正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在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过程中,技术上的每次进步总会向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和变革要求,管理通常以组织上的变革等方式来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持续进行,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没有止境。两个创新活动交替循环提升的过程,就是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进步和提升的过程。
在供应链管理时代,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并不是孤立的,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是难以形成长久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最大资源在企业之外”[14]。因此,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必定需要依赖于上下游之间的战略合作。因此,创新型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在供应、生产、研发、销售、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与上下游企业制定供应链协同合作战略,共同提高创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良性运作。
创新型企业是成长性较好的经济组织,也是风险投资最青睐的投资对象。创新型企业必须要长期重视思考如何对其资本(股权)结构及内外部资本运作过程进行重组和优化,提高资本的利用率,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创新型企业应根据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市场定位以及自身发展情况,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制定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资本运营战略。创新型企业可通过制定股权变动型资本运营战略(股权扩张型战略和股权结构优化调整战略)和资产变动型资本运营战略(外部资产扩张型战略和内部资产结构调整型战略)[15],并适时采用融资、重组、并购、投资等资本运营手段,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确保研发资金的充足,实现可持续创新。
创新型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产品的改进和服务的提升,都离不开创新人才。企业一切创新的实现来源于其拥有一大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人才队伍,如高管、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是一种最珍贵且最稀缺的战略资源,也是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要素[16]。因此,对创新型企业来说,实施创新人才战略,提高创新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是创新型企业创新体系发展建设的核心,对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创新型企业通过制订完备的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建立创新人才开发和使用选拔机制、构建有效的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等途径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建立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活力和动力,并最终形成与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相适应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技术创新体系的良好发展贡献最大的潜能,为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资产和经营的重要资本,而先进深厚的企业文化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石。创新型企业文化会极大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水平,为持续创新提供动力。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以崇尚创新为核心价值观,把创新贯彻到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凝聚力,并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员工自觉的行动准则。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个长期的培育和历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企业创新基因,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体系,最终达到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崇尚创新文化,为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除了广大创新型企业自身积极努力之外,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并采取有效推进机制,集成创新资源,以便更好地吸引和支持高层次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管理等创新要素到向创新型企业聚集,也是培育和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为与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相协调和配合,政府应积极实施以下提升机制:
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除了依靠其自身和所处的供应链系统外,还需要系统之外的组织协同完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理想选择也是有效形式。政府引导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助推器[17-18]。在良好的金融体系和科技服务中介服务体系等相关主体协同下,政府应积极引导并支持创新型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等,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和能力,联合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整合创新资源,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等协同创新活动,为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活动提供广阔技术支持,形成长效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型企业不断持续创新,推动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企业的科研项目,甚至重大重点科研项目,通常以企业自行投入为主,得到政府在资金方面支持的较少。这会影响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削弱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府应鼓励并协助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政府的科技计划项目,尤其申请高层次的科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技项目。通过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促进创新人才队伍,直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建立,以此提升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是创新型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体现,其拥有量是衡量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和宣传力度,会影响创新型企业在参与市场,尤其是全球国际市场的竞争。政府应积极引导创新型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增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积极创建自有品牌。同时,运用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创新收益与积极性,提高创新型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法拥有与经营能力,让全社会意识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能力和优势。
创新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约束其发展的瓶颈,是最为棘手的难题。创新型中小企业通常资产规模较小,用于向银行进行抵押的不动产就更少,金融机构从自身风险控制角度考虑,通常不愿意为其提供贷款。而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尤其创新过程的特殊性又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与之配合。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相关信贷和融资政策,采用供应链金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此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推动力。企业如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空间等,就引进不了创新型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甚至发生人才流失。城市工作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若与满足创新人才的要求相差较大,城市和企业也会面临创新人才引不来和留不住的问题。政府应当积极制定创新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和质量,发挥各类创新人才的潜能和专长,为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智力资本支持。另一方面,完善以政府奖励激励为导向、创新型企业激励为主体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企业实际创新需求和长远利益相适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另外,政府应简化人才流动办理手续,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营造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
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内在必然要求。而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最终促进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欲真正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企业和政府的双角度,坚持以创新型企业持续获得超额利润为导向,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旨归,建立规划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设计运行有效的政府政策,保证提升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使创新型企业长久不衰。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对推动技术进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M].London: Francis Pinter,1982.
[2]Best M H.Th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Renewal of American Industry [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mium,2001.
[3]Tidd J,Bessant J,Pavitt K.Managing Innovation: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Market,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M].New York:John Wiley &Sons,2001.
[4] 吴贵生,王毅.技术创新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张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3-40.
[6]万希.创新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J].科学管理研究,2006,(6):95-99.
[7]何建洪,贺昌政.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基于网络能力与创新战略作用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2):298-309.
[8]段云龙,于东平,杨立生,段云程.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的动态识别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6):70-76.
[9]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EB/OL].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1107/t20110713_88230_13.htm,2011-07-13.
[10]刘吉.论创新型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7,(2):4-7.
[11]郭韬,史竹青.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155-160.
[12]J C Spender.Tacit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443-446.
[13]Robert J S,Joseph A H. Tacit Knowledge in Pro fessional Practice:Researcher and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 Personnel Psychology[M].Durham:Psychology Press,1999.
[14]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5]王佳,刘琳.创新型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的相关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14,(5):77-79.
[16]惠兴杰,李晓慧,罗国锋,李鑫.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及其关键要素-基于企业生态理论[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0-103.
[17]张钦朋.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引导机制研究-基于“2011 计划”实施背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96-99.
[18]周正,尹玲娜,蔡兵.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27(7):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