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服务物流产业发展及政府定位研究

2015-08-15 00:48赵光辉
物流技术 2015年20期
关键词:运输物流服务

赵光辉

(1.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1 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基本定位

1.1 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阶段的认识

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其目标直指我国物流产业的粗放式特征。我国物流产业基础仍较薄弱,总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发展水平,整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将进入集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并存,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物流需求旺盛,个性化、一体化等高端物流快速增长。二是物流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大量传统货运企业依托既有的资源优势和运输、站场管理经验,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网络,提高高端物流服务能力。三是区域和领域间物流发展差异明显,东、中、西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医药、烟草、图书、汽车等消费品生产领域的物流整体发展较好,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炼化等重化工领域物流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四是市场整合步伐不断加快,整合模式不断创新,一部分企业推进业务纵向拓展,加快推进服务链条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介入代理采购、供应商库存管理、分销执行等环节。五是物流市场进一步细分,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传统物流企业结合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零担快运、危险品运输、大宗散货运输、大件运输、冷链运输等领域精耕细作,逐步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且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新兴物流领域发展迅猛。

1.2 政府在物流发展中的基本定位

企业是物流市场的主体,政府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核心定位为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现代物流产业具有复合型和基础性产业特性,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健全并且物流产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在现阶段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政府在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中应承担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战略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公共投资的决策者和市场环境的培育者等角色。

(1)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府应根据物流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我国物流产业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尽快清除不利于物流发展的法律规章,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竞争行为,打击越轨者,保护依法经营者。

(2)战略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环境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宏观统筹规划。目前,我国政府对物流的整体规划不够理想,物流各环节之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我国物流产业整体运行效率不高。要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级政府应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尽早做出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引领物流的发展方向。

(3)公共投资的决策者。现代物流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等系统的支持,但是由于这些基础设施公益性强、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发挥好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角色作用,加大对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现代物流发展打造良好的基础网络平台,同时加大政策和投融资体制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

(4)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监督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和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市场,坚决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和法规,打破地区封锁,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的制约,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加强行业动态监管,依法打击和取缔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诚信守约、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2 交通运输在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基础作用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基本、最具有活力的环节,没有运输活动,物流管理的根本目标就不能实现。交通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具体体现在:

从物流设施和装备来看,高效的物流活动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装备。物流通道是综合利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通道;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紧紧依赖交通运输枢纽而形成和发展;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设施是物流设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功能划分来看,运输连接仓储、包装、装卸等其他物流环节,运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物流环节乃至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运输成本的高低和运输时间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库存成本和仓储方案的实施;在包装活动中,主要是面向运输要求和商品运输安全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是在实现运输、仓储与配送等活动的相互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配套物流活动;配送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度、时效性强的特殊性运输;物流信息服务及物流解决方案策划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交通运输过程的动态、及时信息服务和高效运输解决方案的科学制定。

交通运输几乎与物流系统的所有环节均密切相关,对于物流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2.2 主体作用

物流的本质是通过整合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化等资源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提供增值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交通运输是物流服务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主要环节。交通运输行业对物流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达76%,对物流过程的增值具有决定性影响。

从企业主体的角度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的80%是由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交通运输企业在物流市场中具有主导地位;从物流成本的角度来看,我国运输成本占到物流总费用的52.9%,运输费用是物流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从物流效率的角度来看,运输模式的创新和运营组织的优化是物流效率提升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看,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有统筹管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邮政快递等行业指导和政策制定的职能,具备发挥物流产业管理主体作用的制度条件。

当前,运输基础设施网络、运输组织、运输装备、管理体制等交通运输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今后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将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主战场,也将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2.3 服务作用

按照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总体定位以及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结合交通运输部职责定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物流产业发展中应发挥如下作用。

(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是物流运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和支撑条件,主要包括道路网、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机场、港口、货运站场、货运通道和信息平台等的规划建设。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该统筹规划,不断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与衔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完善。

(2)提升运输组织化水平。促进运输组织的规模化和网络化发展,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通过高效的组织,实现整体货运发展的集约化、高效化、有序化。大力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引导运输企业由传统的运输生产者向全面提供运输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经营人转型,建立和完善仓储、运输、加工、城市配送等服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

(3)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是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积极推进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开展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作业流程、管理服务和信息化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和普及推广工作,以提高物流标准化作业水平及接轨国际的能力。

(4)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动物流市场繁荣和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大型化、网络化现代物流企业,引领行业发展,不断提高行业产业集中度和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5)优化市场环境。消除地方保护和制约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及政策障碍,努力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完善加强准入退出机制,推进运输企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优化服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严格执行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研究危险品、冷链、集装箱运输的装备标准和作业标准,建立动态监管体系。

3 交通服务物流产业的发展新趋势

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稳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物流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都将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和动力。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西部地区发展将提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市场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和增强;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生活物流、民生物流需求凸显;信息化加快发展,逐步与农业、工业、商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融合,这些趋势和特点都将对物流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也将成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3.1 物流产业发展总体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

我国经济将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包括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增长动力的新常态、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和宏观政策的新常态等。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产业发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过去十多年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将终止,增速将会逐步放缓到9%左右。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5年一季度,社会物流总额47.8万亿元,增长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物流产业增加值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与以往相比,“新常态”下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物流运作的“硬约束”相对缓解,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能和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成为了发展的主题。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物流产业将进入温和增长阶段,倒逼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物流企业间竞争逐步由成本和价格竞争向服务和管理效能竞争转变;企业个体间竞争逐步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竞争转变;物流市场进一步细分,企业专注物流市场新需求,逐步做精、做细、做专,如:大件运输、冷链物流、危化品物流、快递配送等;企业抱团发展,强化联合和联盟等;电商、连锁零售、快递等消费型业务和冷链、医药、服装等专业化业务增长加快;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仓储设施增长趋缓等,物流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

3.2 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日益提升,重点领域物流加速发展

我国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互为前提,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物流专业化水平也在日益提升。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呈现出整合、分离和一体化趋势,商贸业物流开始向个性化、扁平化发展,农村物流则向产业化、集约化迈进,消费品物流需求的碎片化、分散化、差异化逐渐凸显。

与此同时,基于市场需求的物流市场细分趋势明显,重点领域物流将加快发展。电商物流成为物流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京东自建物流模式获资本认可,菜鸟网络产生重要影响,O2O升温给物流带来新挑战,跨境电商推动物流服务升级;冷链物流的规模在快速增长,2014年中冷联盟基于对全国680家规模以上(营业收入一千万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调研数据,冷库容量共计 20 469 713t(57 546 093m3),冷藏车 29 444辆。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物流仍是物流市场比重最高的领域;国际物流与保税物流成为进一步整合提升的领域。

3.3 物流资源趋向整合,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原本相互联系却又独立运行的各个物流环节,正在逐步整合,出现了以资产、联盟、平台等为纽带的资源整合模式。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区域战略的提出,强化了创新、内需、开放、改革的驱动力,将有力推动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将被打破,物流要素跨区域流动和物流服务网络化推动了不同地区的物流资源互联共享,如跨区域物流中小企业联盟、跨区域多式联运通道等。

3.4 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供应链服务趋势增强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电子商务、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都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改变了物流产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推动物流服务一体化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从基本服务延伸出增值服务,服务主动性更强,从完成指令转向协同运作,在服务的理念、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目前,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已成为物流服务创新最多的三种模式。

此外,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供应链服务创新趋势日益明显,推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模式的跨界延伸。大型生产企业逐渐分离出物流公司,物流企业开始进入车间和生产线;电商企业“往下走”,进驻物流、快递领域,物流、快递企业“往上走”,增加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3.5 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构建,运能结构逐步调整

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设施结构得到初步优化。2014年,中国铁路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2万km,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km;公路总里程446.39万km,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km;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63万km,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 705个;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02个。全社会完成客运量220.94亿人、旅客周转量 30 097.39亿人·km,货运量431.30亿 t、货物周转量181 509.19亿t·km,比上年分别增长4.1%、9.2%、6.9%和10.3%。93.32%的建制村开通了客运线路,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上海6省(市)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52亿t、集装箱吞吐量2.02亿TEU,分别比上年增长5.8%、6.4%。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3 696.1亿元,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39.6亿件,比上年增长51.9%。全国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5 259.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综合运输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铁路货运改革提速。大部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北京、重庆、江苏、深圳、宁波等地对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同时,铁路市场化改革给铁路货运带来了新的活力,管理机制、经营模式、货运组织方式、服务意识等都得到了调整和改善。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全面推进货物快运业务,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快运网络,提供货物限时运达服务,实行与市场对接的收费标准等,目前已开通或计划开通包括京津冀货运快运列车、龙江至蒙东货物快运列车等18条快运线路;此外,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铁路运能将进一步释放,部分线路和部分大宗货物运输紧张的局面将进一步缓解。

4 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交通服务的需求特征

4.1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和高效载体

“十三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入温和增长阶段,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导向,这都将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流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条件;要求提升存量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通过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应用、车辆通行政策优化、信息化服务、政策统一协调,切实打造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要求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能资源合理配置,特别是铁路、内河水运要加快发展,补齐短板,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能充分发挥;要求交通运输各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和运输组织方面能够高效衔接,为物流一体化运作和高效运营提供载体。

4.2 加强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推动政策、标准、法规的统一协调

随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区域战略的提出,对交通运输促进物流产业跨行业、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交通运输完善物流产业服务标准,引导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物流资源集聚,集约发展;要求交通运输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要求交通运输优化国际陆港网络布局,完善跨过境运输政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打造开放型经济竞争的新优势。

4.3 通过交通服务推进重点领域物流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物流市场需求的细分及重点领域物流的发展,交通运输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中更加注重契合地区发展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民生问题以及制约物流发展瓶颈问题为重点。要求交通运输支撑农村物流发展,以农村交通运输资源为依托,积极整合农村物流资源,推动农产品、冷链等专业类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形成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要的农村物流网络;要求交通运输推动城市配送发展,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通行管控,统一物流配送相关标准规范,建设高效、安全、透明、经济、便捷的城市配送体系,以适应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要求交通运输推进国际物流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跨境物流体系和走廊建设,完善跨过境运输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4.4 提升交通服务的科技水平,支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成为了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这也对交通运输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交通运输建立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鼓励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加快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要求交通运输强化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监测、运营管理、运输服务和安全应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促进信息化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提升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求交通运输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加快运输装备的技术升级,加强研发运用集装技术、单元化装载技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安全。要求交通运输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设施、装备、信息和服务等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要求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力争在资源能源节约、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环境事故应急处置等重大科技攻关取得突破。

5 交通服务物流产业的政策导向

交通服务物流产业应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以物流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规划为引导,推进交通物流联动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装备水平、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加快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品质,推进物流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健全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要整合资源,优化组织。充分整合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先进技术的应用、运输组织的优化等提高存量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同时,主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和新需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强化统筹,稳步推进。统筹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现代物流发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运输服务体系和政策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以典型试点示范为抓手,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三是要立足服务,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主动作为,开放包容,加强部门间、产业间、区域间协同联动,形成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合力。

5.1 区域联动

以基础设施连通为基础,以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为载体,以政策统一和有效机制为保障,进一步推进物流区域联动发展,使物流资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进行优化配置。在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按照物流服务需求特点,加快推进物流大通道的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加大先进运输组织方式的应用和推广,实现跨区域以及网络化发展。强化政策统一、协调,重点实现国与国之间、省(市、自治区)与省(市、自治区)政策的互适性,破除政策障碍,并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

5.2 智能引领

以智慧交通发展为引领,以信息化建设和装备现代化为重点,以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和物流产业现代化、智能水平为目标,实现物流产业的精细化管理和高品质服务。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公共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引导企业从内部MIS系统向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发展,鼓励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实现物流服务安全、高效、智能。

5.3 转型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物流市场主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的,加快实现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转型发展。鼓励货运、物流企业拓展物流服务领域,应用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引导企业网络化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盟、联合等形式抱团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港站枢纽转型发展,延伸服务链条、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内容,充分发挥港站枢纽物流节点功能。

5.4 绿色安全

以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为要求,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安全运营为目标,加快推进物流产业绿色安全发展。通过交通运输领域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结构优化,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产业监管能力和企业组织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结构性和管理性绿色安全循环低碳发展潜力,提高物流装备节能环保安全水平。

5.5 提升实力

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民生问题以及制约物流发展瓶颈问题为重点,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督手段为抓手,为物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并适时调整部分法规的层级,提高权威性;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标准体系,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执法机制。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净化市场环境。

[1]赵光辉,田仪顺,李莲莲,等.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评述[J].综合运输,2015,(6).

[2]何黎明.2O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O15年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15,(2):1-5.

[3]赵光辉,田仪顺,李莲莲,等.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战略转型研究[J].综合运输,2015,(7).

[4]赵光辉.“十三五”期中国交通服务战略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5,(5).[5]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库及冷藏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http://bao.hvacr.cn/201405_2046914.html,2014-05-22.

[6]交通运输部.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5/927083.php,2015-04-30.

猜你喜欢
运输物流服务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