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雅玲
庄雅玲/烟台职业学院德育部讲师,硕士(山东烟台264670)。
抑郁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状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很大。下面对高职新生抑郁心理的主要成因做一分析。
进入高职的很多同学,在高中时候充满了对大学的无限憧憬,在高考失利的情形下,无奈选择了高职。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高职发展现状的影响,目前社会对高职教育还有很多误读和歧视。很多进入高职的同学,对职业学院认同度不高,失败感较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有的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去向等描述上存在着理想化的趋势。学生入校后,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落差太大,无法接受现实,也会出现心理失衡、情绪低落。
为了打破统一的招生模式,选拔各类优异人才,现在单招已是高职教育大势所趋,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录取的生源来看,职业潜质好、有创新意识、目标明确、自控能力强的学生不多,大多数都是属于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甚至有的已经被老师视作“拖后腿”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又因高职考试形式、录取方式及其他人的消极评价,更容易产生自卑感。
高职学生中,来自农村比重较大,学校离家较远、家境困难、地域习俗文化的差异性使得部分学生短期内在心理上排斥新环境;再加上农村学生从小接受特长技能学习训练的较少,在入学之初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显得无所适从,找不到自己的合适位置,看不到自身的价值,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在抑郁体验上有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学生要高于城镇的学生”。
以上几种情况的存在,都有可能使高职生不能接纳自己,忽视自己的价值,放弃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从而产生主观无能感,极容易陷入抑郁。刚入学的高职新生,大部分是十八九岁,正处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的第五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如果这一时期自我发展出现同一性混乱,就会产生自我认同感较低的评价。诸如,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的不一致;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容易自暴自弃等。只有学生自己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才能摆脱抑郁的阴影。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很多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入学前缺乏对自己气质、性格、能力等职业个性心理特征的充分了解,缺乏对所学专业的深入认识。入校后,担心所学专业不适合自己,担心自己在大学期间一无所获,从而出现迷茫、怀疑、纠结心理。而且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也影响到了刚入学的新生。虽然刚进校门,但有的同学就开始考虑未来就业及职业发展的问题,就业忧虑隐形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使得高职新生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题一直是摆在高职学生面前的巨大障碍。学习适应性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三个层面。但高职生在进入大学后,意识倾向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都较弱,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也不足。现在的高职生主要由普高毕业生、对口学生、单招学生三部分组成。普高毕业的学生,有的高中成绩尚可,只是因高考失利或者报考失误而进入高职,入学之初仍被高考失败的阴影所纠缠,缺乏情绪自我调控能力,郁闷、焦虑,挫败感强,行为表现极端,学习缺少动力,人生没有目标,不能适应新环境;单招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三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消极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对学习也持悲观态度。在意识层面上,这些学生对学习存在着误读,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爱学习,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学习能力方面,部分学生不会学习,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较低,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也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人际关系不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由来已久。目前一些高中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无暇顾及与人交流及沟通。这为大学人际关系不良埋下了伏笔,到了大学后,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班级微系统和关系圈,面对地域、家庭、背景各异的新同学,面对新的辅导员及不同的老师,有的同学心理相容性不高,出现交往问题后,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不知道如何化解矛盾,和谐相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交往不适。再加上原来的高中同学很多都考上了本科院校,而自己却在专科,同龄不同层,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另外,现在的90后学生普遍个性十足,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又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冲突与矛盾,对立与融合的特征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在交往中出现问题。据我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年为新生进行的心理测评结果显示,连续5年,排在心理问题首位的都是人际关系不良。
据我校测试及回访结果显示,大一新生适应不良主要表现有,(1)孤僻不合群,没有朋友;(2)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3)自我保护意识较浓,不愿和别人接近;(4)争强好胜,不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无法与异性正常交往,一说话就不自然;(6)有交往愿望,但不会交往技巧;(7)耐挫性较差,遇到交往障碍就心灰意冷等等。
人际交往在个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良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而人际关系不良很容易诱发抑郁心理。王永胜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与其抑郁、焦虑、自尊这三个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其他人的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抑郁因子两者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说明两个因子之间存在某些内在的关联性”人际学派治疗师认为,人的抑郁情绪中,80%的原因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要想使得抑郁情绪获得改善,必须要改善人际关系,改变人们对人际的认知和交往方式。
谈到抑郁产生的原因,很多人会归咎于社会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和人际关系不良等外部因素。但大学生抑郁的成因并不是单一的生活事件决定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和他们自身的性格缺陷有密切的联系。当个体经历应激性事件时,性格过于内向、封闭、偏激、斤斤计较、心胸狭隘、过于依赖他人等心理特点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明显的抑郁症状。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讲,由于一个人的个性比较稳定,所以消除由性格缺陷所导致的交往障碍并不容易。
除此之外,高职生抑郁心理的形成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讲,高职院校学习氛围不如本科院校浓厚,尤其是在理论教学中,玩手机的同学多。当玩手机的行为和课堂学习冲突时,学生必然会引起内心情绪的变化,其中就包括自责及抑郁心理。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总之,高职生抑郁心理的形成既与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素质有关,也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形成原因较为复杂。了解高职生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对症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情绪调适和心理治疗,有利于引导新生尽早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1]王艳.高职新生心理健康及抑郁状况的调查[J].中国校医,2012,1(6):10-12.
[2]王永胜.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焦虑、自尊的相关研究[J].金田,2013,5:392.
[3]夏燕,陈家麟.职校学生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相关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