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稳,徐 强
李稳/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安徽宿州234000);徐强/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安徽宿州234000)。
摄影基础作为实践性和艺术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各个高校设计类专业都被作为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来开设。由于该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即技术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且对新的信息技术和数码处理有一定要求,所以要求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务必于其他设计课程有所区别,才能处理好该门课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提出一些摄影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在其教学过程中既有别于专业摄影教学,又有别于作为艺术素养选修课程的教学。该专业摄影课程教学要把设计的知识和观念带入教学过程,明确课程的最终目的为设计创意服务,而不是为摄影艺术创作服务。
与专业学习摄影有所不同,摄影基础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开设目的多是强调它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摄影各类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有专业技能的摄影师,教学的目的不是进行艺术创作,而是通过摄影技术的学习,有目的性的去索求自己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的图片素材。在设计作业的实际创作中,摄影作品一般不独立存在,而是作为设计图形或创意图形存在。摄影作品去支撑或表现设计创意。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作品不会作为直接设计作品来应用,在设计中从构图、取景、色彩等多个方面去表现设计者的创意主题思想。所以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为其他设计实践课程做铺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自己拍摄作品的综合要素去取舍。
一般高校也开设人文艺术类公选课摄影基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也有所区别。公共选修课程摄影更多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而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摄影基础课程,不仅要提高其发现美的能力,还要在发现目标的同时用技术方法去获取他,进而为后期设计实践所服务。
“当代摄影的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数字影像技术必将成为主流摄影技术;二是摄影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将越来越低,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摄影中的作用将越发明显。”[1]摄影课程从最初的胶片相机、暗房冲洗等手段发展到数码相机电脑后期处理方法,经历了很长一段过程。摄影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改变。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改变现代摄影的处理手段,使摄影课程变成了拍摄和处理两个阶段。尤其是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素材的来源更需要后期处理和满足创作需求。这样就越来越显现后期计算机处理的重要。所以要求学生在上摄影基础课程前有一定的图像软件(PHOTOSHOP)基础,在教学中,老师也应该具备处理摄影图片的能力。
虽然数码摄影后期处理越来越多的在摄影课程中被普及,但是在摄影教学中,传统技术仍应该被继承。如传统相机的使用,无色照片和暗房冲洗技术及照片扩放等实践技能都应该学习。这样技能让学生较好了解摄影发展历史,对其产生兴趣,又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单反相机取代传统相机的教学环境下,怎样去把最新的技术和数字化的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已成为现代摄影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给予摄影教学很大的帮助,能较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不但要学会拍照片,更要会处理照片。好的拍摄技术会在后期的数码处理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摄影技术和后期处理两条路并行。
摄影基础是兼具艺术和技术相统一的一门特殊课程,无论是艺术摄影、新闻摄影还是商业摄影。不是能熟练地使用各种相机就可以拍摄出好的作品,使用技巧是第一步,有了技术还要结合艺术角度和手法才能拍摄出既有技术基础又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与专业艺术摄影不同,摄影基础在设计专业教学目的是对于物象的视觉化表现,而不是个人内心情感的体现和审美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对于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学生来说,技术性的传授比艺术性传授更重要。如变焦、平衡、感光度等对于摄影和相机的意义对很多初学者来说很是重要。“摄影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是学生创造性观察生活,并不断解决视觉规律的过程。”[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摄影课程目标不仅仅如此。好的技术是实现目标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设计专业来说,用于素材的摄影图片更需要和设计者的创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去引导学生把拍摄和后期处理及设计创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技术感、艺术感又适合于实际创作的好的摄影作品。
摄影基础在笔者学校开设为42课时,共计三周。可以说是时间短,任务重。而且很多学生在上此门课程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和摄影相关的知识。所以要上好此门课程,必须有效结合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利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较多去练习,实践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去给学生讲解原理性的知识,还务必要进行实践性操作的演示和讲解。因为摄影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理论而拍摄不出需要的优秀作品就失去了课程的开设目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议两步走,一是对学生在课余时间拍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逐一点评,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去改进,就会在下次实践过程中注意类似问题;二是课堂讲解应该逐个知识点去突破,不能一口气讲完某一章节内容,因为这样学生根本接受不了,最好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就进行相关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实践和动手知识。
课外实践是摄影课程的必修课,摄影课程如同理工科的实验课受光线、天气、湿度等很多条件的限制,很多情况下课堂时间无法模拟真实的拍摄场景的情况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抓住合适时机进行练习。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课程能基本做到2-3名学生一部相机,这样就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两到三人组成的小组进行主题摄影的创作。这样在课余时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特长进行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拍摄任务。此外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摄影竞赛,让学生在实践和比赛中不断提高摄影兴趣,不断提高摄影技巧和能力,渐渐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1]董大明.面向当代艺术的摄影基础教学[J].北方美术.2007(1):60-61.
[2]李辉.摄影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