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乐
张福乐/天津天狮学院讲师,硕士(天津301700)。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要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90后大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生、成长的一代,目前,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整体上是良好的,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淡化和缺失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培育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需要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宽领域的探索,更需要构建起长效的机制。
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在培育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时俱进,创新“两课”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紧跟时代,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两课”要讲清楚国际关系变化的本质,及时把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价值取向、理论发展成果融入教学中。促进学生站在世界局势新的高度,用发展的意识和眼光,看待我国当下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运用辩证的、科学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逐步筑牢90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马克思主义对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的引领。
紧贴学生,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的互动教学,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内容可加入评说时政热点等环节,调动学生兴趣,与大学生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和交流,甚至就某些焦点问题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争取条件,组织大学生开展调研参观活动,增强“两课”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将教育教学内容植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多彩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情感体验,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90后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把人生理想和国家需要,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社会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有用人才。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内在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始终强调对社会、对民族和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体现;《尚书》记载“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认为当权者以公心灭除私心,老百姓会感恩和信任;战国时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汉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时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明代学者顾炎武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末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千古名言,记录了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爱民、为民族为社会敬业奉献的精神。高校应加强对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多元的大背景下,更应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90后大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心系国家,心系社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人生追求,勇于担当起国家、人民和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首先,延展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依然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在当前的专业教育教学中,应进一步延展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不仅在横向上注重本专业的理论教学、技能训练,也应在纵向上注重宣讲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和著名专业人士的正面励志故事,增加分析专业变革所带来的深远社会影响,对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发展的特殊意义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懂得如何运用所学专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其次,对专业教育教学内容安排进行规划。面向大一、大二的学生,应重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注重讲授专业学科的背景情况、历史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等。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应注重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方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最后,互通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打通二者之间的人为割裂,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更好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今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要在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促进专业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
社会中的各个行业、企业、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归宿,同时,行业又兼顾培养人和使用人双重职能,因此,生产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方面,在培养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长期的实践显示,要想让大学毕业生顺利适应职业生活,胜任职业岗位,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或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仅仅依靠大学生毕业前的实习环节这一模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实习结束后,就面临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对于在实习中发现的难题和问题,学生已很难再有机会从学校教育中弥补。因此,高校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产结合,应该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生产活动,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在整个大学期间,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检验学习的成效,一边了解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另外,高校与企业开展教产结合,将大学生引领到企业进行生产和教学的实践活动,这件事本身就是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鲜活的教育体验。教产结合本身就蕴含了对自己负责、对职业负责的社会责任精神元素。90后大学生通过教产结合,提升了受教育的实际效果,累积了胜任社会工作的本领,最终在精神意识层面、实践能力层面全面提升社会责任感。
90后大学生生活、成长的物质环境相对较好,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体验相对淡薄。换言之,对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讲台上、课本上,经不起实践检验,并容易造成90后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歪曲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有效渠道。高校应当积极为90后大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90后大学生参与到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如利用假期时间,组织“三下乡”、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等公益性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要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让90后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学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90后大学生能真实感受到责任的含义和重要性,自觉增强对自我的要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2]贾启君等.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
[3]陈战胜.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9).
[4]丁文敏.大学生责任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