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民
张斯民/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讲师(湖北十堰442000)。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人由没有灵魂的动物变成拥有灵魂的个体,由灵魂浑浊、丑陋的人变成灵魂透明、美丽的人,中间必须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艺术教育,必须让艺术冲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教师。”[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高速外延发展转入全面内涵建设。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之路。
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受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高校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它通过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的教育目标。
审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与艺术教育密不可分。首先,只有突出审美教育,塑造美的灵魂,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是狭窄的艺术技巧的教育,归根结底是情感的、感知的、想象的、理解的教育,它能让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的体验。其次,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王国维说,“美育即情育”,“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利害而入于高尚纯洁之境界,此最纯粹之快乐也”;[2]爱沙尼亚美学家斯托洛维奇强调,“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对世界的审美关系”。[3]因此,没有艺术教育,就谈不上审美教育,更谈不上审美素养的培养。最后,审美素养的提高是艺术教育的直接结果。艺术教育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不是娱乐和消遣,而是把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作为目标,最终实现育人功能。
审美素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集中反映,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素养的高低,不仅体现文化修养的高低,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的好坏,也是其自身审美能力的表现。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对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当下流行文化盛行,娱乐化大行其道,为了搞笑、讨好大众,丧失审美底线,美丑不分。很多大学生深受流行文化的裹挟,分不清美丑,缺少了基本的审美判断,以为流行的就是美的,所以,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其审美情趣。具有较高审美情趣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但有追求美的渴望,而且有较强的感受美的能力,能够鉴别美丑,形成审美标准。艺术教育的魅力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唤起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当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感受美的能力后,便具有了发现美的眼睛。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人的语言或文字体现出来、举手投足反映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谓灵秀,就在于艺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意味着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审美教育和审美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好的审美素养,联通了人的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因此,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促进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人的完善既指身体的完整,也指道德品质的高尚和心理的健康。审美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其建构完整的意义世界。良好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是靠说教和灌输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来自艺术教育。一首好诗,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支歌曲,一件雕塑所传递出情感,能够引起大学生心灵的震颤,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最真挚的感情,在品鉴美、欣赏美的同时完成了思想和心灵的升华。在艺术的熏陶和滋养下,大学生会成长得更快、更全面。
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美的环境,把艺术教育融于学校育人的整个过程中。
1.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普遍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浪费时间、不能解决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导致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处于边缘和附属地位。高校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使他们的心灵更美丽、更纯洁、更高尚,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底蕴,培养完善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要合理设置课程。在高校,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培养他们审美素养的关键是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根据学校实际,构建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既要有理论课,也要有一般的鉴赏或通识课。在课程类别上,要有覆盖艺术教育的相关学科门类。在教学方式上,理论和实践要有效结合,重点放在实践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书法、音乐、舞蹈等起码的知识。在课程学分上,要保证基础学分,对于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应考虑给予相应的加分。
3.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主阵地。围绕大学的特点积极举办歌手赛、舞蹈大赛、音乐会、综艺晚会、书画赛、手工大赛、艺术讲座等活动,创设各种平台,放手让学生锻炼,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感受艺术,在实践中提高艺术技能。围绕专业特色,整合学校资源,通过系列节庆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艺术教育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发挥文艺类社团在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上的作用,鼓励话剧社、乐舞社、街舞社、茶叶社、影评协会、吉他社等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配齐配强社团指导老师,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4.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授、指导是大学生提高审美素养的主途径。艺术教育类相关老师在教学活动、校园活动和艺术创作中能影响和引导学生。高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艺术教育教师队伍,保证日常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出台保障艺术教育老师的政策和制度,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把艺术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美的教育来对待,脱离单纯艺术技巧教育的窠臼;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能力素质,贴近学生的实际,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保证艺术教育的效果。
5.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的主背景。校园文化环境既包括建筑、雕塑、花草树木等物质环境,也包括学校文化传承、人文积淀、名师优秀学生等软环境。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其精神影响学生终身。要树立爱护校园文化环境的意识,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依据学校实际,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凝练校训,形成独有的校园审美趣味。要重视校园建筑文化,注意整体和谐,延续历史,讲求美观朴实,方便实用,在一砖一石中体现校园之美、文化之美,使师生能在校园里随处感受美。
审美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其审美素养,目的是培养心灵充实、人格完整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的使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要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审美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活动和外部环境建设方面形成合力,从而实现审美素养的培养贯穿大学生人才教育的全过程。
[1]郭声健.当代教育理念关键词——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
[2]王国维.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周锡山编校,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3](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