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敏,彭艳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一个国家都会具有本国家通用的语言,语言是接触各个国家以及民族之间的媒介,是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的工具。在各种语言交融的时候,语言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磨合,从而形成了新的语言特点。词汇作为语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是语言接触中最为普遍的借用。20世纪中后叶,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合作越发深入,外语教育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以及设备的推动下,发展也更加快速,这些对于我国语言词汇的影响也逐渐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可以说英语对我国汉语系统的影响最为深远。
研究新时期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首先就是要从词汇量的方面入手,由于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英语的传播速度更快,途径也更多,可以说新时期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之间的互通交流为英汉语言的接触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我国汉语系统中词汇量不断增多,体系也更加庞大和丰富。作为语言符号,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离散性以及线条性、多维性以及复杂性,这些性质之间的矛盾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需要其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出更多的新兴词语,从而丰富我国汉语词语的表达范围,在新的时期,更多的事物与观念出现,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词汇对这些事物进行表述,除此之外,很多旧的词汇被赋予新的意义,也是创造新词的手段。
英语、汉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统,汉语在吸收英语外来词汇的时候,为了为我所用,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和方式,往往会对这些外来词语进行一些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汉化过程。总结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式:一是音译法,也就是将汉字作为语音记录符号,将外来的词语语音用音同或者是相近的原则进行转化编写,例如,基因;二是伴音半译法等;三是意译的方法,例如剑桥;四是音译加表意语素;五是借译法,也就是保持外来词语原本的结构与特征直接使用的方法;六是音意兼译法,也就是与原有词的读音比较相近的方式,同时又能够体现出源词汇的特点,这样就能够达到以音随意的目的,例如帮宝适;七是原文移植法,就是将一部分的英语字母缩略词和一些英汉混写的方法构架成为外来词,例如:牛仔裤、T 恤等,饮食方面有披萨、吐司等。很多历史时期都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外来词汇。经过多年的演变以及现代社会各种积极因素的推动,汉语体系在吸收外来词汇的时候,方式也更加灵活,并且数量更大,范围更广,当然这些词汇的流传也必然更加久远。越来越多的英语外来词汇进入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异国特色。这样总结起来,我国的英语外来词汇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技和体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并且也体现了英国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观念、风俗等经过两种语言的接触,融入汉语体系的词汇中。有的英语外来词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样人们久而久之习惯了,往往会忽视其异域色彩。有一部分已经被真正收入到规范辞书中。比如,我国词典中现在就已经可以查到一些有关“粉丝”“圣诞节”等词语的相关解释,还有一些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词语,比如:“晒”“博客”等。语言就是对客观事物性质、外形等方面的体现,外来词汇填补了概念上某些空缺,比如:DNA、4S 店等。
近代英语、汉语语言不断接触、交融,尤其是在19世纪的中后期,很多西方科技著作进入我国,并被翻译成中文,在这其中,大量的新词汇融入汉语体系,但是流传的速度不快,并且范围也有所局限。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扩张,英语汉语接触的频率也更加频繁,深度与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英语与汉语的相互接触与磨合是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开放到一定程度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汉语在不断接受外来英语词汇的同时,自身的变化不断增加,很多外来词汇在我国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词汇还高。
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和作用,不仅仅增加我国汉语体系的词汇量,丰富了其内容,同时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字母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我国语言与英语接触的加深而日益凸显。从目前我国汉语的情况来看,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字母化趋势逐渐明朗。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拉丁字母的进入,并且有一部分已经能够独立成词,还有一部分可以作为单独的词根使用,作为构词的元素。有的直接从英语中借助字母缩略词或者是英语字母语素直接与汉字进行组合而构建成新词,比如DIY、IBM 等。后者比如GSM 手机或者B 超等。英语和汉语的接触最为频繁,因此对于我国汉语体系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汉语体系中也出现一些自行创造的拉丁字母,所谓拉丁字母,就是指由汉语拼音的开头字母经过组合而成的字母词组,比如RMB,有的则是词的首个字母构成,例如PSC,它就是取“普通话”的首个字母P,“水平”的首个字母S 以及“测试”的C 构成的。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将汉语字母与英语字母、汉字或者是数字进行组合,比如C 字鉴证。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借用了英文的形来表达意思或者事物特征的词,比如O 型腿等。与此同时,还有利用形来进行字母的仿造词,比如:NBA 造出了CBA、CUBA 等。字母化对于我国汉语的影响至深,也表现在字母化进入表意的方面。
从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能够看到其附录中已经添加了西文字母打头的词,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词典工具的修订也更加频繁和深入,收录字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的形势下,英语、汉语的接触必然会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形势下,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要不断加强,其普及以及规范工作也应该及时。
英语与汉语在不断接触变化融合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所阐述的几点,还具有多音节新词不断增加的特点,英语与汉语的相互接触,对于我国汉语体系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丰富汉语体系的同时,也有效弥补了我国汉语体系中原本薄弱的缓解和空缺,使得汉语体系更加完善和充实。
在英汉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多音节新词族数量的增多,多音节词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语言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多音节新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样一来,汉语从英语中也吸收了更多的构词语素,这其中就包括一部分音译而来的语素,比如:“汉堡”“克隆”等;音译语素,比如“门”“零”等;直接借用字母的语素,比如:“EQ、QQ”等。如果从语音的形式上来看,有单音节和双音节,从英语新语素来看,既包括单音节的语素也包括双音节的语素。那么在起初借入之际,这些外来语素构词的能力比较薄弱。然而在实际的使用时,有一些语素被激活,并积极参与到构词中,这样其能产性就得到了扩大,成为词语模的目标,然后生产出来的新生观念以及事物也更多,并发展成为新的词语族。不管是报纸杂志还是新闻媒体,都常常能够看到X 吧、纳米X 字样的词族。在我国汉语体系中,直接接触英语字母成为语素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能传度,并且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英汉语言接触中的英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与渗透。有很多从英语中吸收来的语素往往会与双音节词相结合,这样增加了很多三音节词。以“X 门”词族为例子,这里的X 就是双音节语素或者是语素组,另外,外来语素的门就构成了三音节词,这样的词还有代言门、虐囚门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四音节的表达方式,起初这些词是出现在网络媒体中,比如:“普利策门、沃尔克门”等。所以,英语外来词的语素化是导致多音节新词族不断增多的因素之一。
随着英语语言和汉语相互接触的频率日渐频繁,还增加一部分的类词缀。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英语中不断进入新语素,这些语素在使用中被虚化掉,所以渐渐成为类词缀;另一方面,汉语依靠已译的方式也不断吸收了很多英语词缀,并将它们逐渐变成了自身语言系统的类词。比如:超-;半-;非-等。在汉语中,通过这样的词根复合构词为主要的方式,派生词量不多。然而,现代汉语中,对于很多英语外来词缀的可生成成员数量较大的词族,表现出词汇聚集方面的系统性,显示出现代汉语中的词根附加词缀派生构词地位。如果从我国汉语本身的词缀数量来看,其总量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其派生能力并不强,大多数都要依托于单音节词根来构成双音节词。那么来自英语中的类词缀就相对活跃、开放,构造能力更强,不仅可以与单音节的词在一起复合构成新词,还能够与双音节或者是多音节词根一起构造新词,并且主要是与复合词一起进行多音节生词的派生。比如:后现代化、零附加条件等,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这类构词特征可以概括为“二次构词”。类词缀的这种词化能力推动了短句词化的速度,导致汉语词汇中的三音化、四音化。
可以说,汉语的发展离不开其与各种外国语言的接触交流,其中最为明显突出就是英语,英语的引进,对于我国汉语体系的更新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我国汉字系统非常庞大,它是集中了音、形、义的表述文字意义的整体。那么在英语与汉语接触的过程中,促进了汉语在音、形上的变化。词语由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构成,那么与其相对应的,词语意义也分为这两个方面,社会的进步与人们意识上的改变,必然会带动词汇意义发生转变,同时词汇与词汇之间也会相互作用影响,久而久之,一些词汇的用法、意义也就出现了引申。另外,同音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外来词汇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意项,并采用直接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外来词汇直接加入我国的语言体系之中,并借用我国语言体系中现有的词汇,对其发音以及词性不做修改,直接增加与原词语没有关系的新义项,这样词汇并不多见,这是因为音译的时候刚好与我国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完全一致,才能够得到的结果。粉丝(fans)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社会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英语系统会受到影响,并且意义上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这在两种语言相互接触到时候,汉语也体系也会随之扩充,比如:“文件夹”就是指放文件的夹子,而现在我国语言系统中,计算机中意思就是放置电子文档和资料的总目录。在这些之外还有一部分的词语也比较特别,那就是它们在翻译的时候,其含义主要受到外来语素其中一个义项经过一定的比喻加工之后引用过来。“软件”就是其中之一,“软”的意思为柔和、软弱等,那么在当作外来词的时候,就被作为软件使用了,用于软环境、软广告、软技术等表达法中。由此可见,我国汉语词汇系统在新的时期下,其壮大和丰富发展,必然与英语之间的接触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英语这个语言种类对于我国汉语体系的影响和改变,才推动了其朝着更加丰富、现代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两种语言的接触必然会更加频繁,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接触研究,也不会停止。在未来社会中,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汉语与英语相互接触所带来的变化,对于我国语言领域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开展英语教育工作,更好地普及英语,使其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汉语在与英语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受到英语的影响。在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中,这种影响日渐突出,其字母化、字母语素的借入对我国汉语单一汉字语素构词的规范影响不小。外来语素的不断接触以及外来类词缀的出现,促进了它们参与和构词的速度,对于我国现代汉语的创新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构词词语模从而产生了新词族。这既是对汉语词库的丰富,也推动了汉语的构词方法以及表达手段的更新,同时还可以强化汉语词汇系统性,三音节词、多音节词的总量也在增加。正是英语对我国汉语的影响,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词义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现阶段,网络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英语外来词有了极好的传播途径和平台,而我国汉语在不断被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这正是社会不断进步与文化不断发展的表现。
[1]周玉蓉.族群互动下的语言接触——以广西富川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1(4).
[2]李强.语言接触在民族文化关系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3]张伟,李冰.关于语言接触的心得[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4]赵秀媛.从词汇现象看大连方言的语言接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
[5]敖特根其其格.语言接触中的音变模式——谈语言学家赵杰教授的音变理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14(3).
[6]王继红.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3).
[7]马梦玲.青海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语言接触现象[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8]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9]马伟.语言接触与撒拉语的变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