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梅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阅读教学中点拨时应注意什么呢?以下几点愿与大家共勉之。
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课文《当炸弹在身边响起》时,我问学生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什么反应,其中一个学生说:“上厕所。”这可弄得我云里雾里,我继而问道:“为什么?”他说:“尿被吓出来了。”全班哄堂大笑,我没有指责他,反而引导说:“这说明很害怕呀!人在害怕的时候还有哪些表现呢?”他们一下子说起来了:“双腿打颤,双手抱头钻到桌子底下紧闭双眼……”我想,如果当时我认为这个学生是故意搞笑,对之训斥或置之不理,那么,后边的这些思维火花也不会展现在课堂上了。
在教学《花开了,就感激》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们想感谢什么呢?”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回答:“我要感谢马路,因为我每天都要踩着它上学。”这时我心里觉得怪怪的,不知如何评价,就在这一瞬间,我引导说:“这宽阔的马路是谁修的呀?”这个学生恍然大悟,接着说:“我应该感激为我们修路的工人叔叔。”这时学生的思潮像开闸的水涌了出来,纷纷说出了自己感激的对象,语言是那么丰富,感情是那样的真挚,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干瘪与枯燥。因此,只有以文本精神为支点,撬动学生那扇纯洁而又不愿轻易开启的心门,课堂上我们才会欣赏到打开那扇心门之后所放射出的真善美的光芒。
我在教学《西藏高原》时,学生对青藏高原的美景赞不绝口,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西藏的喜爱之情,这看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并未甘心,我在点拨时说:“青藏高原终年不化的雪峰真美呀,所以,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青藏高原最高峰海拔8848米,所以,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因而才会出现这样的雪山美景。”当我点拨完之后,学生眼中露出豁然开朗的神情,对西藏美景更加神往。这样的点拨看似与文本的关系不大,但它既让学生知道了雪峰形成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常识,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这不正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吗?所以,点拨多元化,不仅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富,而且可以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我想,阅读教学中的点拨就如一把钥匙,它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的思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它又如一根杠杆,能撬动学生情感的大门,让他们走进文本,去追寻真善美。所以,请别忽视阅读教学中的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