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高飞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新民小学)
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落实心理素质教育
章高飞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新民小学)
科学是什么,为何用科学为社会服务,这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有效教学是在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与积极探究欲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科学课程要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学生的主动发展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主动发展的学生,是新世纪教育的要求。而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信念和进取精神正是这种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
2.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启发式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展三结合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社会,信息开放、文化多元,不少中小学生表现出厌学、焦虑、烦恼等心理问题,由于缺少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社会的能力,不少学生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这些都是由于学生心理素质差、缺少健康心理所造成的,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治。
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育着重于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离不开科学课堂。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的“一言堂”,也就是“填鸭式”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现代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要求启发式教学;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教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想象思维,注意的能力以及认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
3.通过活动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深入自然,以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目标,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广泛性和交流性,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金成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素质教育[J].大观周刊,2012(04).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