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科技期刊

2015-08-15 00:55
新媒体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印刷厂科技期刊印刷

李 明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矿自动化》编辑部,江苏常州 213015)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1],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与较早相关互联网企业讨论聚焦的“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概念相比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的概念在出版界同样掀起了一股热潮,在政府极力推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出版单位都不能将自己置之度外,否则将赶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在这种大环境下,科技期刊作为出版业的一支,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进行变革,才能迎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互联网+”与过去提的“+互联网”有本质区别,“+互联网”更多的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具体到科技期刊出版业,采编系统的自动化、编辑与作者、读者交流的信息化、数字出版等都是“+互联网”的范畴,而“互联网+”的概念则是以互联网为主体,各行各业通过自身变革,作为“互联网+”整个行业中的一环,为“互联网+”服务,最终科技期刊将成为“互联网+出版”行业中的服务提供商,按照“互联网+出版”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为了迎接“互联网+出版”的行业机遇,本文提出了科技期刊的改革方法,主要包括反馈式印刷、反馈式报道、服务外延等几个方面。这些方法在现阶段也许还不能完全实现,但可以先进行一些探索,为未来“互联网+出版”的新模式提供操作经验。

1 反馈式印刷

科技期刊最主要的特点是技术性。由于科技期刊有学术的性质,在科研单位或科技企业内有存档的需要,期刊印刷还是必要的,但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纸质版期刊的需求量在大幅下降,导致很多科技期刊的纸质出版物大量库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多少的印刷量才能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成为了一个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作者或读者对每一期的纸质输出物的需求是不确定的,有些读者或作者只对某一期或某几期感兴趣,这就导致在传统模式下难以统计印刷的具体数量,印刷数量少了会导致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印刷数量多了会导致库存增加,成本浪费。在“互联网+出版”概念中,这个课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中,读者的信息在大数据中,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分析就可知道哪些读者需要纸质出版物,哪些读者不需要纸质出版物,并且可以精确统计每一期的需求量,有了这些数据的反馈,期刊可以每期调整印刷量,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些工作由大数据完成,不会对原有的编辑工作造成影响。

“互联网+出版”还没有构建完成,但趋势已经确定,科技期刊需要在这之前做好准备。科技期刊在这方面可以事先做一些探索,以保证在新的反馈式印刷方式下,编校、排版、印刷厂等各个环节能有序运行。以印刷厂为例,传统印刷厂给编辑部的成本会根据印刷量的多少而不同,这需要改变与印刷厂的合作模式,可以以每年的总印刷量来核定成本,而不一定要求每一期的印刷量。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中,印刷厂作为印刷服务提供商为科技期刊提供印刷服务,传统的印刷模式将被颠覆,印刷厂不再是按固定模式机械地生产,而是等待用户需求,然后按不同的需求进行生产,这种新的模式更加节约资源,也更有利于编辑部与印刷厂的合作。

2 反馈式报道

科技期刊的报道范围一般是某一行业的科学技术,例如,《工矿自动化》是国内唯一一份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的专业性技术期刊,超过80%的稿件来源于各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全国高校[2]。但国家科技发展也有侧重点,每个时期的技术也有热点与冷门之分,作为科技期刊,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应首先报道国家鼓励发展的科技,以及行业内使用最多、技术人员最关心的技术。但如何从众多的来搞中进行技术筛选,是一个难题,原因有两个:1)编辑的知识水平有限,不可能了解所有的技术发展现状;2)科技期刊所聘请的外审专家也都有各自的专长领域,不可能样样精通。在“互联网+出版”概念中,由于有读者的大数据,可以让读者对当前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进行反馈,根据反馈量做一个优先级的统计,对于读者关心的优先报道。

反馈式报道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适应科技期刊的市场化改革,是保障科技期刊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科技期刊缺乏服务意识,有的是以期刊为中心,而不是以读者为中心,这是必须要改变的。在传统服务行业中,客户就是上帝,这在科技期刊发展中同样适用,没有作者的认可,没有读者的口碑,科技期刊就失去了根基。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用户体验,其本质是加强对用户的服务,使科技期刊发展的根基更加牢靠。

在“互联网+出版”到来之前,科技期刊可以运用自己的编辑读者沟通系统进行相关的统计,这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可读性和服务的精准性,同时可以为未来的“互联网+出版”做好准备。

3 服务外延

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中,科技期刊的编辑部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编辑稿件、文字排版的办公室,而将转变成一个科技服务提供商,对于没有及时转变的期刊,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科技服务的范围广泛,在“互联网+出版”的平台上,用户的需求会实时更新,就像3D打印一样,用户把需求图纸发过来,服务商就可以打印出相应的东西。除了在科技期刊传统服务范围内对用户需求进行及时响应外,科技期刊应尽可能地进行服务外延,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下,分工将更加明确,投稿、审稿、编辑、校对、排版、数字出版、印刷、邮寄、读者信息采集等工作可以分包给不同的服务商,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部应首先做好最核心的业务,成为审稿和编辑服务商,对于其他附加值低的业务可以分包给其他服务商,除此之外,可以拓展更多高附加值的业务。

“互联网+出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传统的科技期刊多数挂靠在科研院所或科技企业内,吃惯了“皇粮”,但在新的行业模式下,必须加强竞争意识,提高盈利,保障自我生存和更好地为科技发展服务。

科技期刊可以延伸的服务包括:举办科技学术论坛、创办知识服务网站、为企业普及论文写作知识等。举办科学技术论坛,可以采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即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了服务,又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创办知识服务网站同样是服务了客户,也增加了科技期刊展现自我的一个窗口。科技企业有比较多的科研成果,但由于科研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技术人员,缺乏科技论文写作经验和论点提炼经验,好的成果没有被报道出来。科技期刊到企业普及论文写作知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梳理科研成果,同时扩大期刊本身的读者群和报道范围。每个科技期刊都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办刊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外延,为更多的用户服务,以便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服务外延应该更加注重质量。在传统模式下,多数科技期刊是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吃的是前辈的招牌,不是很注重服务质量,因为竞争并不激烈,服务质量的高低对期刊的影响不大。但在“互联网+出版”模式下,分工明确,竞争激烈,服务质量将是用户选择的一个重要标准,服务外延如果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将无法促进期刊的发展,甚至会影响期刊的发展。

4 结束语

政府已经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思维,作为未来“互联网+出版”行业中的一份子,科技期刊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本文从反馈式印刷、反馈式报道和服务外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科技期刊需要改变的地方,通过自身变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互联网+出版”的发展,更好地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事业服务。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1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李明.学术论坛在科技期刊建设中的作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34):7927-7946.

猜你喜欢
印刷厂科技期刊印刷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出版物印刷将是喷墨印刷应用新的爆发领域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