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震
(贵定县广播电视台,贵州贵定 551300)
自媒体的出现推动了传媒生态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同时也为职业记者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如何改变传统的观念,应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在声音多元、舆情复杂的舆论场合中保持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是当前所有记者均需要深刻讨论的重要话题。针对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记者自身采访过程中心理危机成为了影响记者采访效率和采访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记者采访心理危机带来的影响,需要通过记者自身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不熟悉对象的采访,并将采访内容完整的呈现给听众,记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准备[1]。
1)采访前期的准备。在采访之前,充足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记者应该对新闻线索、被采访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并制定完整的采访计划。这个过程也是记者认知新事物的心理过程,通过合理充分的装备,使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被大大缩短,从而能够在正式采访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信息采集范围过窄以及记者本身主观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采访工作出现一定的主观倾向,影响报道与事实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对此,记者应该在采访准备阶段搜集尽可能广泛的信息,并在采访过程中借助新闻敏感信息发现新的线索,保证整个采访过程的客观性,使采访结果更加符合事实。
2)采访会面。在正式采访过程中,记者给被采访对象的第一印象将会对整个采访的进程产生极大地影响,这主要包括了记者的着装、态度以及言谈举止等。对此,在正式采访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近者能够为被采访者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获取被采访对象信任的关键。记者在采访工作中,依靠充分的前期准备,掌握采访的重点及采访节奏,以对方感兴趣且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展开采访,更好的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敏感话题。当采访具有新闻调查性质时,其中的部分话题被采访人员可能不愿意回答,而阻碍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应该通过诱导的方式循序渐进,逐渐靠近中心话题,使被采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透露出敏感内容,从而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在日常工作张,记者为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从而确保对采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自如应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记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默默地实现对自身气质的培养。通常,记者在遭遇挫折后,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进行发泄,降低内息的冲突及不安,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自我防卫”[2]。
1)升华。记者将敌对、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即常说的“化悲痛为力量”。
2)努力。当遇到难以实现的采访目标时,就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来实现目标。
3)改变策略。当发现目标无法实现之后,应该及时降低目标或者重新选择目标;
4)补偿。在采访目标受到阻碍之后,可以暂时放弃该目标,通过另外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来弥补损失。
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采访的对象是谁,都需要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确保在采访过程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1)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积极的情绪,能够保证较好的工作效率;而消极的情绪色彩,则会导致心理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出现关系处理困难等问题,影响采访工作的正常推进。比如,部分记者因为报道顺利或者受到赞赏,则会产生良好的心境;而在报道偏离事实,受到人们的职责或者家庭矛盾等因素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心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记者在采访工作中的状态,而采访工作通常具有较强的突击性,记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将会对采访过程中思维、态度以及行为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直接决定了采访工作能否顺利的推进。
2)保持平常的心态。平常心态主要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做到无论被采访真身份地位的高度,都需要将其放到相同的地位进行采访。比如,在采访重要人物时,不能应为对方地位身份较高,而表现出自卑、低人一等的心态,仍然应该以实现采访目标为前提,保持健康怀疑的心态进行采访,确保看到事物的本质,挖出名人光环之下的真实状况;而当对普通人进行采访时,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进行采访时,避免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应该以平台的心态进行采访,这样更容易拉近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的实现采访目标。
3)保持尊重的心态。尊重是确保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最基本条件,无论采访对象是什么身份,记者都应该对对方保有最基本的尊重,即使对方是罪犯或者其他弱势群体,也不能存在偏见或者歧视的态度。如果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关心、尊重的态度,被采访人可能因为平时受到别人拿有色眼镜看待的状况较多,而与记者产生更加近的心理距离,更加愿意与记者进行交流,从而使采访更加顺利的进行。
4)感情投入。采访不仅是语言的单方面交流,同时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心灵的交流,只有真正投入感情的交流,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需要不厌其烦地做好采访准备工作,调动自身的全部热情投入采访工作。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例,他为了对红色中国采访工作,不远万里从美国到中国,并越过当时国统区的层层封锁,历尽险阻,实现对当时延安建立红色政权的共产党人的访问工作,并最终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一记者史上的不朽名著[3]。
5)正确的自我评价。部分记者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就暗暗以“大牌”自许,一旦遭遇挫折,往往难以承受,而如果能够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真实而全面的评价,并以此制定合理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目标或得成功,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心态。。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体环境不断复杂,对记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记者创造了机遇。实际上,新闻采访时一个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来提高采访效果。对此,掌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对于提高记者的心理素质,化解心理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连振.“全媒体记者”研究与实践[D].山东大学,2014.
[2]陈建云.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身份困惑与媒体规制[J].新闻爱好者,2014(07):31-34.
[3]姚一铭.“自媒体时代”平面媒体记者的作为[J].中国地市报人,2012(0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