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评价学生的有效途径
林瑛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我们知道,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是多元化的,是有效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朝着更全面、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教师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主体,这些主体都有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因为自主是成功的基石,激励是成才的催化剂。
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作为低年级数学科任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盖印章的方式来代替文字上的激励,每天给表现好的学生盖上他们感兴趣的图案,给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盖上“加油”图案,学生表现非常踊跃,有的还把自己喜欢的图案从家里带回来,让老师给自己盖上去。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制订几个不同的术语来表示学生不同的表现,如表现特别好我们用“你是老师的骄傲”;表现比较好的用“你真棒”;表现一般的用“有进步了,还需努力”;表现不够好的用“加油啊!你可以做得更好”等等。通过不同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产生“我要学,我要进步”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校网络上每个学生都建有一页学习情况反馈,里面包括每日表现一栏,我充分利用它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在学习情况反馈上把学生当天的学习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老师反馈的情况,对孩子提出希望。比如,某个学生在单元测验成绩不够理想,老师是这样说的:“不要灰心!其实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加油啊!”家长是这样说的:“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希望你吸取教训,争取进步!”同样,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比如点滴进步或不足之处,在学习表中进行评价,老师根据家长的反馈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动态。以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进步和不足,从而督促孩子完善自己的学习。
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满意的学习结果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成功经验;从自己不太满意的学习过程中反思,领悟改进的方法。学生吴××是属于那种“口不择言”的孩子,有一次我问:“173+428+ 27+72=(173+27)+(428+72)这个等式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吴××脱口而出“加法的结合律”,说完很得意,我先表扬了他,接着我又问:“你再仔细观察一下,除此之外,还有吗?”他想了想说:“哦,这里有的加数的位置也改变了,还用了加法交换律。”像这样的学生,教师只需要给予时间让他反思,一定会进步。
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下面一事就很好地说明合作互评定会相得益彰的道理。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我请小伍同学小结积的变化规律。小伍说:“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我看到平时发言积极的斯×一脸沉默,肯定有什么想法,我就让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他说:“不对呀,应该只有另一个乘数不变时,这个规律才成立。如果另一个乘数也乘了别的数,积就不是这样的。”这说明他的思考很全面。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进步。还有一次,平时不发言的刘××被推选为小组的发言代表,我奇怪地问小组的其他成员,有人说:“我很想听到她的声音。”另一个学生竟冒出了一句广告词:“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这一句话既激励了别人,也激励了自己,真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当然,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互相结合的,但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检验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不管我们采取的是哪种方式的发展性评价,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学会学习,全面高效地发展。
韩巧凤.浅谈有效的学生评价[J].职业技术,2012(0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