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语教学模式在手语主持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2015-08-15 00:45:54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聋人第二语言手语

李 祖 慰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 江苏南京 210038;2.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116)

2013 年,江苏师范大学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筹)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手语主持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这填补了我国手语主持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空白,开创了我国特殊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也对手语主持专业的学科规划、教学模式、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手语主持教学课程应该如何进行双语教学?这是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定义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因而“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欧洲和北美开始尝试一种新的聋人教育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在中国,90 年代末期,爱德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机构先后与内地几家聋教育学校及康复中心展开了双语、双文化的聋教育实验合作项目。[3]这个模式是把聋人使用的中国手语和聋人文化跟主流社会所使用的汉语和文化摆放到同等位置,双语教育让聋人获得较完整的语言系统,有教好的读写能力。[4]如果说中国聋人双语教学是把手语当作母语,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看的话,那么针对听人的手语主持双语教学则是汉语为母语,手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由于目前手语主持专业招收的研究生都是第一语言为汉语的健听人,因此手语是作为第二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结合以上我们可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汉语和手语就是手语主持教学中的“双语教学”。手语主持专业结合了手语和播音主持两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与手语相关的课程使用第二语言教学,其他与播音主持相关的教学仍使用母语。所以手语主持专业的“双语教学”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

本文中所提到的手语主持教学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是除播音主持教学之外的手语专业课教学。

二、手语主持教学课程如何进行双语教学

手语主持是指在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中,主持人以手语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5]手语主持课程的最终目标不是只学习手语,而是要学会使用第二语言的思维即聋人思维思考问题,并自如地在汉语和手语之间转换,熟练的运用手语驾驭节目。

(一)采用双语共融教育教学模式

手语专业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最多10 个人一个班级,由聋人教师和会手语的听人教师执教,协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手语主持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关于实践性较强的手语节目的分析点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积极开展互动,用手语沟通交流,在双语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又可以使学生在手语技能、社交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微课程及双语并举的教学方式

运用微课程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教学视频等形式进行授课。这既可使授课更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节省板书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另一方面,也形象直观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降低学生在手语理解上的难度。

实施双语并举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用手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为了避免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也不绝对排除汉语。当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晦涩难懂的手语词汇时,用手语讲解同时也使用汉语交流。毕竟,手语主持是“语言”的艺术,两种语言不可“一边倒”。只有当手语与汉语相辅相成,同时成为交流的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

(三)采用按阶段调整双语教学比例的教学方法

低年级——引领入门,培养兴趣,双语并举。旨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双语节目意识,提高手语视觉认知水平和鉴赏水平,手语的比重应该有所控制,重在培养学生兴趣。在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声语言和聋人手语进行比较。手语作为语言学意义上的独立语言,具有自己的语音(即语形)、词汇和语法,尤其是语法表现出与汉语迥异的特点。[7]因此要找出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异同点,以此作为教学重难点,加以强调和重视,防止学生把汉语的语法规则照搬到手语中来。

高年级——增加手语比重,培养手语驾驭节目的能力。随着手语基础的建立,汉语教学要尽量减少,手语比重进一步增加,成为主要语言,以提高学生手语主持技能为主,重在培养其手语驾驭节目的能力,特别是汉语和手语的词汇、语法转换,以及手语的表情、眼神、语速、流畅度、节奏感、力度等的把握。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理解聋人语法的基础上要掌握更多的手语词汇,在汉语和手语转换过程中运用好手语各要素。

(四)注重聋人文化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双语教学要贯穿语言与文化两条线。聋人文化和听人文化主要在于使用的语言交流方式、对耳聋的看法、价值观、社交礼仪、行为习惯、婚姻模式、传统制度和组织结构等不同。[8]除此之外,对聋人文化的了解并不能保证对其文化的尊重。因此,教师双语教学时应进一步深化学习聋人文化、聋人信仰、交流习惯、注重的细节以及有哪些忌讳等等,从而让学生建立一种敏锐的尊重意识。

三、关于双语教学梯级模式的设想

通过比较、借鉴并结合双语教学实际,我们设想出双语教学的梯级模式,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和双语思维层次,并将其贯穿于手语主持专业三年研究生教学培养过程中。

(一)简单渗透层次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元的内容输入方式,如采取手语问答或以娱乐性较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手语故事讲述、手语短片学习、手语小品观摩等形式进行渗透式教学。[9]还可以用手语教授重要的与新闻相关的专有名词、特殊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手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行业手语,以便更好的和汉语中的专业术语融合,利于学生双语水平的提高。这个层次非常适合于低年级的双语教学。

(二)整合层次

教师讲课时同时使用手语和汉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手语表达汉语内容并体会两种语言在句法、语序等层面的对应关系,这个层次不论对于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双语教学都同样适用,不同的是整合的课程及具体教学要求不同。据此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开设手语语言学概论、双语双文化沟通、手语节目鉴赏等基础和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汉语和手语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在了解手语词汇、语法和聋人文化的基础上,认识手语主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双语意识。此外,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遇见聋人时主动打招呼,热情攀谈,陪聋人朋友购物、就医,给有聋人参与的会议做翻译等,尽快融入聋人群体,在和聋人的相处中潜移默化的提高手语水平和技能,为将来更好的驾驭手语节目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加大手语节目鉴赏课比重,开设手语主持技巧、手语模拟主持、手语主持实习等专业课程。鉴赏方知其所以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有这么一个标杆,学生就能知道未来自己在做节目时怎样扬长避短。了解节目才能更好的完成手语主持,很难想象学生不看手语节目、不思考分析节目就知道如何驾驭节目。加大手语鉴赏课比重,开设手语主持专业课程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手语主持创作活动时的主持环境和主持状态,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进而加以改进。

(三)双语思维层次

双语思维是指兼具汉语思维和聋人思维,体现聋人文化。国内手语新闻节目的主要受众是聋人,这就要求手语主持中必须体现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指聋人因其听觉的障碍及其独特的语言系统所产生的独具一格的文化。[10]我们这里所提到的聋人文化是指手语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手语打法、肢体动作、表情及手语语序、表达方式等为聋人所认同。简言之,即是手语的打法是否符合聋人习惯,是否运用聋人的思维习惯去思考、交流等问题。双语思维层次属于最高一级的层次,也对手语主持教学中的双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法上遵循聋人自身的特点;表达过程中注意营造空间感,肢体协调,表情到位等。

双语教学的梯级模式中第一层次的教学,对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来说不是难题;第二层次手语比例一步步上升,特别是在手语节目鉴赏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手语节目意识以及手语水平将得到跨越式的提升;第三层次,经过前面简单渗透层次和整合层次的训练,学生的手语表达逐渐接近汉语的表达水平,全面提高手语主持技能。按照这一模式,双语教学贯穿研究生培养的三年中,对于目前手语主持专业来说,无疑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1]杨黎珍.手语主持专业将可报考硕士研究生[J].现代特殊教育,2013(8):123.

[2]赵琳.双语播音主持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2.

[3]于松梅,张宁生.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61 -64.

[4]邓慧兰,姚勤敏等.手语研究对聋人教育的启示[J].当代语言学,2011(2):175 -187.

[5]袁伟,姚喜双. 手语主持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14(3):143.

[6]范亚东.碎片化时代的聋教育微课程研究[C]. 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论文集,2014:211 -215.

[7]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2012(4):15 -18.

[8]杨军辉,吴安安. 中国手语入门[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80 -82.

[9]汪飞雪,王淑荣. 手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59 -60.

[10]张宁生. 手语翻译概论[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04.

猜你喜欢
聋人第二语言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6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至爱(2017年11期)2017-12-25 08:39:2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