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义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矾山二中)
新课程改革以来,说课成了教师教育教学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多年来,我觉得不少教师在对说课的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说课的看法。
关于说课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说课是指教师以口头表达的方式,以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某一节课的具体内容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有人说,说课就是教师以一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说清如何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还有人说,说课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对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的教学行为。它是课堂行为的延伸与扩展,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我认为不管哪种理解,新课程理念下,说课应该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法;不仅关注教学的预设,更要关注课堂的生成;不仅课前说课,有必要的话,课后也可以说课交流。
首先,说课和备课一般都在上课之前,都是为了更好地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的效率。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备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课堂上应该“教什么、如何教”;说课主要目的是教学交流、集思广益,不仅要解决课堂上如何教,还要研究探讨为什么这样教。
其次,说课也不等于上课。有些教师没有理清说课和上课的区别,认为说课就是说清整个上课的过程,说课是按照上课的流程把上课要讲授的东西全盘再现给听课者。上课是备课后的课堂实施,关注的还是教什么和如何教。
最后,说课和评课都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理性分析。但前者侧重阐明为什么这样做,后者重在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得失分析评议。
由上面说课与备课、上课和评课的关系探讨可见,说课本质是一种侧重探讨“为什么这样教”的研究性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站在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上,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说课活动,既不能泛泛地空谈理论,也不能呆板地叙说实践,使其能充分诠释教学交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新观点、新理念、新视角层出不穷。有效的说课不是一种固定的可操作性模式,而应当是与时俱进,敏锐捕捉时代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用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诠释复杂丰富的课堂实践。在说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全新的理念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特定的视角来展开阐述,来创新说课的价值意义。
新的教学理念要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问题来展开研究。例如,新课改对初中科学的教学要做到:联系生活,实现科学的生活化,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体现初中科学学习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呢?我们在说课的过程中要经常关注此类问题,才能提高说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反思是教师成长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等等。教师常常把这些反思、记录收集,在说课中,把一些疑问细节都呈现出来,以真正达成说课的教学交流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说课中,获得快速的成长。
新课改下,说课已经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价值。首先,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多方面知识的意义建构。“会上课的老师不一定会说课,这是因为上课主要关涉缄默的、隐性的知识的运作,而说课则需要把这些缄默的、隐性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其次,说课可以锻炼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说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变学教材为用教材,展现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可以增减知识材料,也可以适当合理地重组、改造教材;可以论证自己对教学程序的选择与设计。因此,说课过程教师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说课活动是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的桥梁。“说课活动要求教师群体积极地进行口头的交流与研究,这就可以增强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使一些习惯于旁听者、旁观者或评论员的教师转换角色,成为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积极交流的主角。”增强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凝聚力。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诚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课就起到了把一个思想和另一个思想进行交流的作用。
[1]王蕾.通过说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02):40-43.
[3]彭涛.说课理论与中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