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亚
(重庆酉阳县黑水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过程,理应制订有效的培养计划。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初中阶段的思维能力目标。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思维培养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的巧妙用意,通过想象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作为一项行之有效且运用得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有效思考,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教师可以设置“文中这对兄弟为什么会产生矛盾,文中的嫌恶说明了什么,与讨厌有什么区别”等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疑问,帮助学生有效训练思维能力,理解作者对风筝的厌恶态度。
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观察法、分析综合法、比喻法、联想法、比较法、概括法等等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有效推进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和提高。首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法。例如,在七年级的《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顺序来观察月球,并写出观察心得和最终的观察报告,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制订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和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几个方面出发,有效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