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课堂教学范式的有效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08-15 00:44张桂芳
新课程(中学) 2015年6期

张桂芳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马群分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挫折的含义;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及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够正确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青少年耐挫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自身遇到的挫折,从而找出有效方法解决或帮助他人解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加强学生抗挫能力,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不低头,做到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

三、教学方法

体验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预习—展示—交流

1.课前预习任务回顾。

第一小组:收集身边人物的事例,探究他们遇到挫折的原因。

第二小组:收集身边名人的事例,探究他们遇到挫折的原因。

第三小组:收集国家遇到挫折的事例,探究他们遇到挫折的原因。

第四小组:调查不同的人在遇到同一个挫折时,他们有什么表现。

2.请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调查的结果。

3.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前面各小组收集的案例。环节二:拓展提升

话题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话题二:“挫折因我而生,因我而变。”

你怎么看待上述观点?

环节三:总结反馈

请学生总结探讨的课堂内容。

五、教学反思与讨论

(一)预习展示交流环节

1.预习环节

成功之处:

(1)从设计理念上看:符合“315”范式教学理念,课前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去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

(2)从预习的内容来看,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事例和调查身边的挫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很好地完成了知识等三维目标,同时增强了学生应对挫折的意识,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3)从预习采取的形式来看,本节课采取了收集资料、话剧、调查等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记、议,养成学生团队合作的品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及建议:

(1)预习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列举的都是残疾人,有重复。

(2)在指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预习,也要准备一些素材,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预习起补充作用。

2.展示环节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展示形式有小组汇报、投影、PPT、文本、语言表述、话剧等,展示形式比较丰富。

(2)展示的内容:文字材料简明扼要,话剧感人。

(3)展示预习结果时,教师除了让小组代表发言,还随机让其他学生参与进来进行评价与补充,避免了汇报小组唱独角戏,其他学生成看客。

在本次试验中聚丙烯短纤维掺入水工混凝土中后,通过充分搅拌会大数量均匀分布在水工混凝土中,聚丙烯短纤维与水工混凝土和易性非常好,提高了水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对于混凝土的抗开裂性有重要意义,在结构设计中混凝土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掺聚丙烯短纤维后提高了水工混凝土抗裂性能;对于水工混凝土抗冲磨强度,掺聚丙烯短纤维后在水工混凝土中聚丙烯短纤维呈三维乱向分布,纤维与水工混凝土紧密包裹相互牵扯,阻碍了高速水流对混凝土的冲刷,进而提高了水工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

建议:

(1)学生介绍名人事例时可以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感受,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表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2)教学中展示的形式要多样化,创设情境,以情感人,以情入理,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课堂呈现多元化、立体化、生动化。

(3)小组展示预习结果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需要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挖掘一些问题的深度,例如,分析挫折的含义时,要进一步挖掘挫折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挫折和情绪、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交流环节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预习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小组预习成果,实现了学生对自己的思考。

不足之处及建议:

(1)小组讨论的话题:不同的人在遇到同一挫折时,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展示和结果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反思自己。

(2)小组讨论时,教师在各小组中间要不断巡回,一方面了解学生的讨论实况,另一方面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并及时与学生取得沟通,教师虽有参与意识,但是做得不到位。

(二)互动探究提升环节

成功之处:

(1)从话题设定的本身来看,这一节课在这一环节上设了3个话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问题的分析来看,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话题1、2 的时候比较到位,尤其第二个话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自然现象到挫折与成功的关系,通过话题的探究,达到了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同时第一个话题轻松地点题:人生难免有挫折。

(3)在展示交流后做到了有效总结。

不足与建议:

(1)由于板块时间没有控制好,导致第三个话题“挫折因我而生,挫折因我而变”分析不透彻。

(2)话题的确定要从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也可以选择一些思辨性的话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互动探究,提升过程。从情境→问题→研讨→总结方面入手,时间上要注意控制10~15 分钟。

(三)总结反馈环节

成功之处:

(1)让学生对第一、二板块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在知识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反馈,老师布置了一个行为作业:请你就目前自己遇到的挫折,制订一份战胜它的行动计划。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同时这个行为作业也是预习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一举三得。

建议:

(1)检测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检测的内容一定以中等生能解决的问题为主。

(2)预习指导要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要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