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敏
(彭场一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种观点对今天的新课程标准仍然适用,尤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更是如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学科以她“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包罗万象的特殊性与综合性,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满足书本知识的把握,更要具有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基于此,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本文仅以一次语文课堂实践,来与同仁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积累的方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第十册《组歌》中,要求学生对“盛气凌人”一词理解掌握。我便以此词中的“凌”为例子,给学生一个知识积累过程:
师:本文最后一个词需要掌握的是“盛气凌人”,请从课文中找出来,默默地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感悟其语意词义。
生:“盛气凌人”在这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人世的沧桑与雨的到来联为一体,让我们感觉到了雨到来时的形态与声势,“盛气凌人”的意思是傲慢的气势逼人。
师:那么“凌”在这个词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逼迫”的意思,“侵犯”“欺侮”的意思。
师:你还能找出含有“逼迫”意思的带“凌”字的词语吗?
生:欺凌、凌辱。
师:由“盛气凌人”“欺凌”“凌辱”这些词我们可以发现含有“逼迫”“侵犯”“欺侮”之意所组成的带“凌”的词几乎都为贬义词,但“凌”还有其他的意思。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知道哪些带有“凌”字的古诗词?
生: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远大志向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那么这里的“凌”字作何正解呢?
生:是“逼近”,带有“到达”的意思。
师:用“凌”组成的词语中带有“逼近”“到达”之意的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生:“凌晨”“凌空”“壮志凌云”……
师: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带有“凌”字的古诗句呢?
生:我记得小时候学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但我不记得诗的题目和作者了。
师:老师也不记得你说的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课后请你查一查资料后告诉老师好吗?这首诗中的“凌”字也作“逼近”“到达”理解。
师:“凌”除了我们以上所了解的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呢?请同学们查一查工具书。
生:字典上有“凌汛”一词,老师,“凌汛”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一个地理专用名词。“凌”在这里是“冰凌”的意思,作名词。“凌汛”就是江河上游冰雪融化,下游还没有解冻而造成的洪水,这样的灾害性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南北流向的河流上,如我国的黄河上游或下游地区。
生:字典上有“凌迟”一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凌迟”是古代一种残忍的死刑方式。“凌”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切割”。“凌迟”就是先将犯人的肢体割断,然后将犯人咽喉割断的死刑执行方法。慈禧太后为巩固其地位,就是用这种方法处死她的反对者的。
生:我们学校的食堂管理员凌老师就是姓这个“凌”吗?
师:对。“凌”也是百家姓中的一员。由此看来,只要同学们多听,多看,多想,多问,就能积累很多语文知识,就能切实提高语文素质。中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一词、一字多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重视积累,把我们的母语学好,也算是对得起我们的列祖列宗吧!
以上例子包含了除语文知识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的、地理的、法律的等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将所学的和未学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语文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在知识的整合中不断学会积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发展素质与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新课程(中学)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