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5-08-15 00:44季晓腾
新课程(中学) 2015年6期

季晓腾

(福建省浦城县仙阳中学)

在新课改下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首先应该以新课程倡导下的基本理念以及当前最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不再单纯的是提高学生分数的应试教育,而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影响改革效果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备课、讲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数学这门学科当作自然科学,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整个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活力,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化。本文就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课前预习,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经常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高。这是因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老师要讲的新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明白,什么地方不懂,对新课程的重点、难点都有了了解,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针对性,把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转变成了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这种有准备、有疑问、有目的的听课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在布置数学课的预习要求时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的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的作业设置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把新的知识点按照大纲要求,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设置的问题不要太难,要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索,顺利完成预期设置的学习任务,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住预期题目的难易程度,把预习题与课时的教案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把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让这些题目充分发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的重要引导作用。

高效的课前预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

二、营造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尽最大的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是顺利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言论自由、氛围活跃、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同时,这种最真实的思维状态直接形象地呈现在教师面前,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发现不同学生掌握问题的优点和缺点,总结教学经验,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赢。

数学课堂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理应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的“高材生”,所以,教师必须要很好地掌握这个度。对待优秀学生,必然要充分照顾,让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不应该放弃,要量体裁衣,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逐步进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之后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维护好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此外,新课改理念将数学的学习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倡学生从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且可以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判断和解决这种生活现象。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从实际生活出发,把个别的代表性的生活日常现象引入数学教学内容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折扣、利率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一些反映当前经济形势的市场现象,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生成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授课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点、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形式。教师充分发掘课堂教学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索,是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设置创新思维的题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改变以往学生习惯性地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去思考、怀疑、批判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

例如,在“几何问题”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如:社区和机关大院的“推拉式自动伸缩门”;运动场跑道直道与弯道的平滑链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筑高度计算;隧道双向作业起点的确定;折扇的设计以及黄金分割等,都是几何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充分应用。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例子,将它们和所用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不得不承认,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另外,在课本和常用的训练册上的习题基础上,教师应该通过变化题型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掌握变换题和原题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在这种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不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他们的创新思维、思维空间和创造力也能得到相应的发掘和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适当地设置创新性的题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是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新课改环境中,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理解和领悟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经过结合我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高效的课前预习、良好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创新性题型的设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罗军.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3(04).

[2]王有德.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