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新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规定不仅明确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要意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得到熏陶。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要注重分析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更透彻地了解人物的性格,从而使鲜活的人物再现于学生脑海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比如,在讲《老人与海》一文时,我紧紧抓住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殊死搏斗,引领学生感受搏斗的艰苦卓绝。斗争工具越来越少,搏斗越来越惨烈,但老人却始终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他虽然失去了他的大马林鱼,但却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在这场与大自然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他虽败犹荣。通过分析这一形象,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不能被困难吓倒,应当战胜自我、勇于挑战,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历久不衰的优美诗篇,它们不仅有着出类拔萃的文学色彩,而且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对这些诗篇充分挖掘,反复诵读,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例如,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我紧紧抓住“击、翔、竞”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领略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英雄气概。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让学生体会我们的领袖蔑视一切、战胜一切的大无畏情怀。在讲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让学生品读苏轼乐观豁达的胸怀;在讲读《登高》时,让学生品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讲读《离骚》时,让学生感悟屈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这些优秀的作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养料,滋养着他们的思想,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历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向学生展现了丰富的人物长廊。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通过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教育。例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对话中细细品味烛之武的语言,从而品味这个人物所特有的智慧;在讲读《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扮演荆轲,展现他临危不惧的勇气,从而体会这个人物所特有的勇气及牺牲精神;在讲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引导学生改编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别里科夫可笑的套子行为和思想,从而体会沙俄专制下压抑的社会气氛。
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味的说教,而是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新课程(中学)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