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
(吉林省白城一中)
希特勒几乎是当今世界妇孺皆知的二战祸首,然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对其善恶的论争,使笔者感触颇多。
一次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作文《我有一个梦想》中,说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像希特勒那样的“伟人”。当时我又惊又喜。吃惊于这个学生对希特勒这个大恶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情”;窃喜在于,当时我正在准备一节作文公开课,而这个错误的观点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为我所用。
于是,我把这篇作文融入了那堂课。可以说,那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名同学关于希特勒的看法,有些同学好像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错误一样,不置可否。有的学生也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提到“希特勒是反动人物,不应树立以他为榜样的人生观”。课上,为了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对希特勒问题我们没有展开讨论;而且,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且顾及到写这篇文章的同学的自尊,我没有给予批评,也没有旗帜鲜明地表明我的立场。
在评课时,一些听课领导和老师提出,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旗帜鲜明地否定学生作文中的观点。事后,我进行了反思,作为年轻教师,只想着教学进度,在突出教学工具性的同时,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对希特勒问题没有再做“追究”。
但是在期末考试中,我教授的学生作文中又出现了“希特勒并没有错”的观点,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它的迫切性。
于是,我组织开展了一次以“希特勒是否是反动人物?”为主题的辩论会,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通过辩论来加深对希特勒反动性的了解和认识。在我组织的辩论会上,“反方”是从希特勒的军事“才华”方面,从他对德意志民族狭隘的“热爱”方面,从他当时受德意志“人民”拥护的程度上,从他使德国成为“最伟大”的第三帝国的角度陈词的。“正方”是从希特勒发动的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违背大多数人利益,阻碍社会发展这一角度进行辩驳的。然而,辩论结果是正方仅以0.2 分的微弱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可以说,这0.2 分表明正方并没有以绝对的优势获胜,我组织的这场“论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最后胜利。
“痛定思痛”,学生中能够出现这种崇拜希特勒的现象,究其内因,就是现在的高中生尽管有独立思考的欲望,但是还不具备科学思考的能力,一些学生读科学认识世界的书少,获取偏激的甚至是有反动思想倾向的信息的渠道增多了,孤陋寡闻和不求甚解导致黑白颠倒的认识就在所难免,同时,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学上的“叛逆”阶段,常常会无端地对身边的人、事,对书本上接触到的某些知识,以及正常的社会现象和观点产生“逆反心理”,并以他们涉猎到的一些本不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摆出自己所谓的一套理论与做法。外因则不外乎是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思潮纷至沓来,可谓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各种挑战固有思想,提出质疑的事例日益增多,对许多学生有较强的迷惑力,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日前就听说,上海有一位雕塑家,他要以雕塑的形式为秦桧鸣冤,扬言要让秦桧在中华民族面前站立起来。这种为秦桧翻案的行为就是对我们固有的是非观念的一种质疑,与我们班级学生要以臭名昭著的战争贩子希特勒为榜样何其相似。另据报道,欧洲的一些国家近年来出现了新纳粹主义抬头的迹象;在某些国家,极右翼甚至形成了不可低估的政治势力,利用政治气候的变化而蠢蠢欲动。综合这内外因素,笔者认识到,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解决的难度也是很大的,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密切关注,尤其还要仰仗社会大背景下的综合治理。
这则教学案例还让我对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敢于怀疑、勇于怀疑,尊重他们个性的发展;但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质疑都有道理,不能步入“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歧途!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质疑要有充分的依据,对历史问题要以尊重历史为前提,要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准则。盲目地质疑,“瞎”质疑害人害己,万不可取,容易导致颠倒是非,不明事理。在学生怀疑的同时,我们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确保学生在正确的质疑道路上健康地成长。要引导学生对希特勒,对国内外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正、反事物正确判断分析,学习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对希特勒认识的偏差,说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绝不能只管作文而忽视做人。从语文教学角度切入来分析和寻找解决的途径,就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写文,写好文,并且一定要保持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尽管我为了澄清“希特勒”其人的善恶性质,还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时至今日,对于这个问题,我甚至还是不能说是基本解决了。这既说明笔者业务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又说明困难的艰巨性,所以,笔者深感,教师的工作确实是既光荣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