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实验小学 黄惠珍
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是一个反复积累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为此,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把阅读教学渗透到每个环节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须以教材为载体,根据实际,适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语境中,运用数学词语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需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语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生准备阅读前,教师创设一个与原有知识不一致的现象,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其中的差异。教师还可以时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为他们树立读书的榜样;或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述形式,学生在不经意间就会被引入数学阅读的殿堂。
数学中的“读”集中在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等方面,读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科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1.多动脑。看书时要会展开联想,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与关系的反应。书本上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关数量之间的联系,自己对问题有什么新见解。特别是对于学习中较重点、较难的知识更要细读慢读,详阅其中深层次的内涵,通过阅读,知晓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完全理解题意,形成自己的见解。
2.多动手。阅读的同时,还要勤动手。学生要阅读时,准备好纸和笔,一边读一边在纸上记录运算。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算出结果,与接下来的阅读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一是动笔在书本上画重点。运用一定的方式标记关键词句、困惑的地方,这样可以在阅读后,返回时轻松找到重点和难点。二是勤动手操作。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运用学具跟随阅读进度进行操作,这样可以更形象地深入理解题意;三是随着阅读适时演练。学生阅读时,对不难计算推理出来的结果,可以尝试在纸上计算推理出来,有利于接下来的阅读。还可以在阅读后进行系统的练,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还可以练后再读,演练后,再反复读一遍,对解决问题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3.多动口。阅读时,要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推敲、分析、细琢磨、深斟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并举例等。同时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方法,或向教师、家长、同学请教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中:
师:当字母与具体的数,或者字母跟字母一起做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加、减、除,都没有特殊的规定,唯独碰到乘法,有特殊的规定。有没有哪个聪明的孩子知道是什么?(学生面露困惑,没有人举手)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你们自己看书吧。请翻开课本,用3分钟的时间看完,然后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有句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尤其是数学书,该画的画,该打重点号的打重点号,该写的写,这才叫读数学书。(学生阅读教材后交流。)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手、口、脑并用,掌握摘录重点、圈点关键词等记录方法,使数学信息更明朗,问题更明确,为解决问题作充分准备。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重视阅读教材。一开始阅读,可以让学生大声地读,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充分发挥眼、耳、口、心的协同作用。一遍阅读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字中蕴含的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新教材在新知识点后面编排了不少“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教师除了要重视对这些材料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从这些史料中了解某个知识点的起源、演变过程或某个数学家的突出贡献。同时,教师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读一些课外书籍,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获得更多信息,并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学方面的素材,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出自哪儿,圆周率的发展史等,这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实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学生通过长期深入的阅读培养,其数学理解能力会得到大幅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这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
[1]郑美玲.小学数学阅读现状及分析.福建教育.2007
[2]黄晓珍.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些尝试.福建教育.2002
[3]董齐莲.数学学科中的语言文字教学.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