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小学 于利娟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以及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教育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给读者一种美的享受。“红花还需绿叶衬”,自古以来,都是花开有人赞,花落有人叹,可是对那从始至终默默无闻的绿叶却鲜有人关注,没有叶之绿,何谓花之红?叶的质朴无华,恰是它的生命本色。本文就是通过对叶子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副美丽动人的画面,把叶子的精神一览无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发人深思,引人赞叹,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那么,叶子的美体现在哪里呢?教师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体会到这一点呢?
自古以来,美好的事物总是会令人追求向往,并且被多数人赞美。同样的,对于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说也是如此,因为“由外在——内在”这是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的。在这一课中,作者为了使读者获得深刻的阅读感受,就是注重由表及里,由外在到内在,层层深入使读者逐渐领会到美的。
如对于叶子的外形美,作者以“绿色”贯串全文,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充满了生机,可以使人产生喜悦之感。在文本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首先,作者描写“树像一片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句话既是写大树,又是写叶子。“绿色的云”首先指明了叶子的颜色,其次也说明了叶子很多很稠密,也正是这稠密的叶子使大树看起来像一片绿色的云,从地面上升起,这形象的比喻,多么贴切,这生命的色彩,又多么绚丽,多么耀眼!“在大地上升起”又使其充满了动态,轻盈,可爱之感。再次,“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形态各异”这个词尽显了叶子的不同形状,不同姿态,不同风采。“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是进一步强调了尽管两片叶子外表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却又各自不同,也正是由于这各自不同,构成了叶子独特的美,显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姿态飘逸,各式各样,绝不雷同,否则哪来的丰富多彩!而这种美唯有依托文本,仔细品味,学生方能感知体会到。
万物的发展皆有规律,叶子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极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仔细揣摩、品味,才能发现其内在的规律,从而在不同方面的描写中发现叶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也只有发现规律,认真剖析,才能明白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进而获得对课文教材的深刻解读。
如“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在这里,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为我们描写了叶子不同时期的样子,写出了叶子的变化美。仔细研读这句话,你就会发现,“嫩绿”“肥美”本是形容词,但是,作者故意把形容词当动词用,优化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读完以后产生一种特殊的味道,对叶子的感情更加深刻了:如叶子春天“嫩绿”,夏季“肥美”,这是一种茁壮美,成长美,可是面对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叶子仍然坚守本色,不颓废,不悲伤,而是轻灵、飞扬,坚守落叶归根,这是一种洒脱之美。也正是因为这四季的交替变化,酝酿着又一个生命的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这是内蕴的“美”。读完以后,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无穷的正能量,浑身散发出生气勃勃之感。
在叶子这篇课文中,说它美,不光在于它的外形美,以及它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变化美,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从叶子本身存在的价值来挖掘,从叶子的功用入手,让人们感受到叶子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这样一来,它给予文本的说服力也更强,使叶子显示出不一样的精彩来。
“生命在于奉献”,在文中,作者正是通过对叶子的描述更好地阐述了生命的真谛。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子的一生都在奉献着,当它成长的时候,它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当它枯黄,离开大树时,它又化作养料滋养着大树,以使大树来年能够以更加茂密的姿态屹立在大地上,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奉献精神啊!“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没有大树,叶子就无法展现自己的风采,叶子与大树相互依存,叶子为大树奉献也是心甘情愿的,它没有丝毫的居功自傲,更没有一点炫耀自我的意味,只是一味默默地奉献着……一片片叶子虽然平凡,普通,甚至是微不足道,但也正是有了这些叶子,才有了大树的茁壮、葱翠——这,也就是叶子存在的价值。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完全文以后,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唤: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每片叶子都在默默地为大树奉献着,由此我们不禁会想到千千万万在社会上生活的人们,社会就像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就让我们像叶子那样勇于奉献,回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就是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