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瑜君
(浙江省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罗埠初中)
新课改下,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是一大热门话题,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在讲课过程中老师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是我们每一老师的共同愿望。兴趣很关键,而我们能在课堂中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学的关键。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图表、阅读材料、教参中的音像材料进行教学。图像资源给历史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简明直观,令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所以,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历史与社会老师的喜欢。
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图像资源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图片、图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等图像资源教学,比起枯燥的文字和老师的描述更能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对整个教学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比如,我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一战的起止时间、交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役、结果。除此之外还有爆发的原因、导火索,同时还要结合对中国的影响。对学生来说这课内容多,重难点复杂,学生要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按照课本上的文字和现有的图片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乏味,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前收集大量的图文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段,提供相关图片和地图,就可以提高教学的真实性,使学生主动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导学时用五四运动的新闻资料,从结果倒回去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欲。在学习凡尔登战役这一内容时,利用影片中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残暴,使整个课堂具有感染力,学生的情感也随之调动起来,自然而然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最后利用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地图,让学生看并分析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所有这些生动形象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新的感受,从而对甲午中日战争这段历史刻骨铭心。这一切都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所以,历史教学中利用图像资源是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一个趋势。可以说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像资源,就会使我们整堂课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会有很多涉及地理方面的知识,如民族的分布、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的分布、各个历史时期的疆域版图等。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史非常悠久,各朝代的疆域辽阔,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知识复杂多样,学生容易混淆。如果我们只是靠口头传教,不一定能使学生深刻地清晰地记清楚,可能我们讲完他们就忘记了,但是用一些图片资源教学,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讲授清朝疆域版图时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当时我只是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清朝疆域地图,另一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让学生进行区分比较,说说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同,适当加上语言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就能很快地得出结论并且印象深刻。不仅如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记清了清朝的疆域方位,一举两得。
又如,我在讲授《秦末农民起义》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提出问题:老师,陈胜、吴广起义时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楚国大将,当时不是秦朝吗?楚国早就灭亡了啊。我就利用地图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今天的地图比较,然后再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比较,发现起义地点是原来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学生比较了三幅地图以后就马上清楚了,这比翻阅任何资料都效率高,并且很直观,甚至还增加了解一些课外知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具有历史性、具体性的特点。学生在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活动中,感知是认识历史现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记得在大学读心理学时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教师在讲授历史时,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耳眼并用,使他们能够更直接地接受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图像资源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片段、图片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解说词让历史重现,把历史现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讲述从辛亥革命开始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段历史时,我就提前让学生回家观看电影《建党伟业》。这部影片涵盖了中国近代史中1911 年-1921 年这个时间段中的一些历史内容,后来的教学中学生一点都不陌生,课堂上的参与性比较高。我再剪辑一些重要的片段,课堂上回放,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个阶段的教学非常成功。又比如,在讲中国古代史“贞观之治”这一内容时可播放纪录片《贞观之治》的相关剪辑片段,里面对贞观之治的解释非常详细,十几分钟的视频学生看完后,就已经理解了贞观之治的含义,我再通过板书整理、文字梳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有关知识和填补原来对这段历史的空白概念。
综上所述,利用图像资源教学可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但是要实现图像教学更好地为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真实性是历史课选材的基本原则。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采用材料的必须是有事实依据的材料,我们要正确对待史料,谨慎选材,选出的史料必须是科学的、真实的,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昨天”。
选材要合理,要和教材有密切关联,防止信息量过大。比如:在教学《汉武帝大一统》和《近代社会变迁》这两课时,我都采用了大量的图文、影像资料,结果导致整堂课的信息量过大,学生也很难接受这么多的信息量,使整个课堂变得很花哨。整堂课下来学生都仿佛在看电影而不是在上课,掩盖了历史与社会课的严谨性、严肃性、科学性,学生不能理解自己要掌握的知识是哪些,这样的教学也是失败的。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是主体。然而我们运用图像教学时,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用大量的视频导入、大量的图片以及引言来主导整个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图像材料之中。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图像资源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要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教学生动,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学思路被教学所用的手段左右,最终失去图像教学的优势。此外,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等,是图像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时,更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信息时代给我们教育者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图文资料、影视资源等等,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必定会为我们初中历史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更会为我们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带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沈芬丽.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