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华
(福建省漳浦县城关中心学校)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胡幼华
(福建省漳浦县城关中心学校)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重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主要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策略。
词眼;朗读;留白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华,也是培育精神的沃土。人教版小学语文共编入60首古诗词,篇篇璀璨精华,让学生受用无穷。但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困难、体会难以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学习与教学效率。加之,为了应试所需,很多老师干脆选择传统的教法,让学生用现代白话直接翻译诗词的意思,没能让学生真正品味诗词的内涵意境。如何让古诗教学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使学生轻松快乐学习?我有下面四点教学建议:
“画要点睛,诗歌重眼。”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另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情。对古诗文中的诗眼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认识,要理解准确,才能由此及彼,理解诗意,体味作者的感情。以往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背诵,逐字逐句理解,翻译为白话等,这些老套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枯燥,学生感受不到诗的意境,体会不到诗人的情怀和诗的精髓。只有把握了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才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突出要点,课堂教学才能彰显出实效性。例如,教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应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着手,紧抓“独”字,由此引发对“异乡”“异客”“倍思亲”等的理解。再如教学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时抓住一个“醉”字,以这条情感主线深入挖掘展开,在感受小儿的调皮可爱这个环节,我让学生替换“卧”字,学生分别换成“躺、趴”,再带入原句中朗读推敲“卧”字的妙处,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重点词语上,并通过对它的独立分析与思考,进一步理解词文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间接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七分诗三分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多朗读,能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会,能活跃课堂氛围,强化与教师的沟通交流,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学习习惯等综合语文素养。
注重朗读首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朗读境界。如在陆游《示儿》的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如下朗读指导:
首先让学生初读诗文,介绍诗文背景,让学生初步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其次引导学生精读诗文,了解诗文里诗人的遗憾,把握诗人“悲怆”的心境;最后引导学生研读诗人,理解诗文的信念,深入体会诗人的“悲壮”心愿。
上述朗读指导,先为整首诗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对祖国前途的那种忧虑,然后通过研读诗文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爱国之心,进而受到感染和鼓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与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却是无限的。”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语文阅读不能“只为阅读而读”,古诗词的阅读更是如此,在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描绘出诗词的背景,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刻画出诗词的意境,表达出诗词的情感。古诗词语言精练、行文短小,给读者留下很多“空白地带”,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古诗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中国古诗词十分注重诗情画意,只要用心去读,就能将每首诗词都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想象力,采取“诗词配画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朗读诗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词在脑海里描绘成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再试着将这幅画卷用笔画出来。这样的做法尤其适合田园诗、写景诗的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画出来,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学生将抽象语言文字转换成具体的画卷,也是对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巩固过程。
没有感情就难谈艺术,没有想象就难谈审美。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象,才能逐渐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也才能品味到古诗词的魅力。当生硬、枯燥的诗词经由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形成一幅美丽、鲜活、迷人的画面,或是一段感人、动听的旋律,抑或是一幕幕生动、形象的场景时,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古诗词的学习中,去感受诗人的感受,去体会诗人的想法,去喜诗人所喜、忧诗人之忧。于是乎,古诗词潜藏的意蕴与情味就在联想和想象的召唤与引领下逐渐显现出来。通过联想与想象,深化学生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逐渐引导学生自觉调动自身的生活底蕴,对古诗词描绘的场景或是表达的意境进行再现与丰富。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中,要紧抓“悲”字,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而悲?透过“悲”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由此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情境,产生联想与想象,透过文字看到诗人的死不瞑目、看到诗人的老泪纵横、看到诗人的微颤双手……看到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呢喃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悲凉画面,由此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
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