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梅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初级中学)
当新课程将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在教育第一位时,初中数学教师思考更多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获得更多知识与能力,突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高效课堂”的概念因此应运而生,很多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不断进行着更加深入的探索,但理论性指导的缺乏、偏离教材内容的“畸形发展”等问题,给课堂教学蒙上了阴影。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看起来幽默风趣、博学多识的教师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茫然;各种问题情境的累积添加却让学生最终仍旧一无所获。种种迹象表明,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渴望和期待的是自然、绿色教学本真的回归,而非看似热闹精彩却效果低下的课堂组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对于教师来说,要找到打造高效课堂的“钥匙”,必须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调查表明,初中生的课堂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学习的时间短、空间封闭、知识量大。受此影响,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收效甚微,导致学生在课外应用所学知识时受得了阻碍。
二是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共通性。众所周知,数学的公式、符号等都是抽象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严格来说,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其实都是生活现象的缩影。因此在学习数学时,学习方法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其实是一脉相通的。然而,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其实都是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与生活相脱离,成为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数字、符号乃至数量关系,由此,这也导致了学生很难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学生缺乏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思维。数学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理论与实践,即每当学习了一种理论知识,都会有用实践来检验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数学思维是以理论为基础,在大量实践的过程中所掌握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仅具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势必会影响数学思维的形成,而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来看,正是因为他们陷入了这种有理论而无实践的“魔咒”,才导致了课堂教学低效。
很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将大量信息汇集一堂,让学生的思维在数个新知识之间跳跃,这种课堂组织方法虽然能够加快教学进度,但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可借鉴美国的教育模式。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是知识的“吝啬鬼”,教师会严格限制学生得到知识的数量,数学课只允许学生得到一个知识,但仅这一个知识,学生都会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因为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一个知识,从知识的概念、定义到各种应用的方式,都要求学生必须熟知,并能信手拈来,活学活用,而非粗略了解,即开始新知识的教学。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这种技能包含理论与实践,是真正的“学到知识”,而非知识的皮毛。借鉴这种教学理念,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尽量增加课时,减少课堂的知识量。通过反复的指导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一个知识,即能够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此,久而久之,则能够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本功,从而消除“上课听得懂、下课做不对”的现象。
对于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可根据课题的类别,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匹配,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可采用从实际问题入手,以实际问题来组织课堂的方法,让学生首先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才掌握学习方法。
如“二元一次方程”一课,在课堂开篇,笔者首先向学生列举了一个实例:小丽和玲玲等几个同学随家长去水上乐园,水上乐园门口的票价提示,成人票35 元/人,学生票半价,团体票(16 人以上)6 折。小丽的爸爸说:“我们12 人,需要350 门票。”小丽说:“等等,我还有更省钱的算法。”那么,小丽是怎样算的呢?小丽他们一共去了几个成人?几个学生?
用这一实际问题来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其次再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同时也有助于精简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重点知识上,对一堂课产生的知识进行逐段吸收,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自然”蕴含着深深的人生哲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也有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学习和成长方面有其“自然”的天性。生其自然,成其发展,需要教师精简课堂,打造与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1]李云萍.绿满课堂:初中数学绿色课堂构建点滴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08):93-94.
[2]安国敏.“学导探评思”构建初中数学绿色课堂的研究[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