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 丁艳锋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年轻的男教师执教一堂初三田径课,内容为蹲踞式起跑,这是一项看似简单却难以掌握的动作技能,练习起来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师采用分组学习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交流展示环节,当各组还在为谁做代表相互推让时,有一男生主动请缨上台展示,当他示范臀部抬起动作的时候,由于紧张,腿不停的抖动,引发了下面的学生一阵哄笑,队伍里甚至发出了“快下来吧,别在上面丢人现眼了”的声音,这名学生满脸通红,显得特别尴尬,站在一旁的教师显得颇为不满,直接让他回到了队伍当中,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此生的课堂情绪一直较为低落,直至离开课堂。
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提出: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爱心能力的人,人们彼此都需要其他人的关怀,需要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肯定。我们的学生若在充满歧视、冷漠、偏见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能感觉到快乐吗?课堂没有关怀的氛围,师生间缺乏关怀之心,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体育课堂上的关怀缺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在2014年的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发展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重视体育在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方面的作用。本堂课,看似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动作技能,可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没有体验到相应的乐趣,这与课程标准里面的情感目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体育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是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体现出来的,师生双方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接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在体育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内容除了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有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变化。教师通过人文关怀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使学生从喜爱老师的人到喜爱老师的课,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当同学上台展示,我们应该给予支持与帮助,特别是当同学表现不佳时,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安慰,而不是嘲讽与讥笑。
人文关怀氛围不浓的体育课堂,师生关系冷漠,缺乏互动,教师只关注教学结果,而对学生的内心情感却漠不关心,不主动赞美学生,不愿意鼓励学生,跟学生保持距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和情感体验却很少在意,在动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欠佳,怕被他人嘲笑,索性放弃练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体育育人不仅在于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更要通过打造人文关怀型的体育课堂,传授人文关怀理念,使学生了解关怀,学会关怀,主动关怀,在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提高个人的修养。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我们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爱他人。首先,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更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样作为学生也要增加自己的人文修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主义精神的人。其次,体育教师要培养自己和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学会关怀,在课上,不但要关心体育知识动作技能学习,更要注重彼此间的情感交流。
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有序教学的有效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组织的优势效应,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课堂,会让参与者体会到彼此关怀的温暖;反之,则出现彼此关系淡漠,甚至有对立情绪,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最终出现恶性循环,课堂质量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灵活地处理好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使课堂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内心能够感受到愉快。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学生年龄、性格、性别特点;在教学步骤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规律,做到换位思考,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尊重为前提,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在教学评价上,以积极评价为主,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
国际奥委会主席说:“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低估”。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要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理,高尚的情怀,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之有方,教之有道,体育教学不能功利化,师生应该怀有关怀之心,在充满关怀氛围课堂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用人文关怀丰富体育育人的内涵。
[1李燕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构建注重人文人文关怀的中职语文课堂[J].东方教育.2014(9)
[2]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