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文本,彰显语文魅力

2015-08-15 00:44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身份文本课文

党 伟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

著名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指出: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地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由此可以看出深入解读文本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以多元身份解读文本

1.以普通读者的身份解读文本

教师回归普通读者的身份,认真阅读文本,在字里行间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走进作者的心灵,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为文中人物的悲喜而心潮起伏,为文中事件的高潮迭起而拍案叫绝。这时的我们不需要苦思冥想教学环节的设置,不需要字字斟酌地设计板书,将自己沉浸在文本中,回归为无目的读者。

2.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文本

回归教师的身份,将文本当作教材来思索,这时的文本字字珠玑,词词亮眼,段段精华,可揣摩语言处处有,这时的我们要在阅读时落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阅读时设置教学环节。因为这时的文本是教学素材,是教学范例。

3.以学生的身份解读文本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并将设计好的教学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思索难易并作出修正。只有以学生的眼光去解读,才能找到对学生来说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正如著名教师闫学老师所说:“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教材,就能找到作为教材文本中的教学价值所在。”

二、以多元角度解读文本

1.将文本的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中

从单元和整个教材系统来看,一篇课文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单元整体和整个教材体系中的有机构成。这就要求教学时对单元整体进行把握,把文本解读置于单元整体中。我们要明确单元导读的重要性,在分析单元导读时,紧紧抓住本单元的主题、重点、技巧,对课文进行重组、整合,甚至做到大胆删减,再引进课外同类文进行拓展阅读。

2.将文本的解读置于作家作品中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感情抒写与心灵寄托,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表达形式。当然,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不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甚至是完全虚构的人物与故事,但是这样的作品也衍射着作者的观点,寄托着作者的梦想。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不应该独立看待文本,应该结合作者的经历与他的作品一起进行解读,并应用在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五柳先生传》时,要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及作品,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质的体现,还是《饮酒》《归园田居》等作品的结合,都要在这堂课上有所展现。

3.准确捕捉文本的切入点

面对文本,我们首先感知到的当然是整体印象,但是在分析语言时也不可面面俱到,不能将所有知识点一一设计问题并抛给学生。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用一个问题振起全篇,带动学生品读文学作品。如在《老王》的教学中要抓住了“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进行教学。

三、以多元诵读解读文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既然诵读在语文学习中如此重要,那么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良好习惯就很重要。

在备课时,教师自己应反复读课文,然后再确定目标,设计教学,有了基本教学思路,再结合《教参》补充和修正自己的想法。如《安塞腰鼓》一文,教师可以先范读课文,并在学生读课文时及时纠正。除了教师范读,教师也可以播放视频,创设意境。特别是在古诗文教学中,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可以用Flash 范读,既有情又有景,能让学生迅速入境。

在语文课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也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诵读时间,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应在课上让学生以各种方式,不同身份充分朗读,并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以多元阅读拓展文本

语文教材的文本多取自于名家名作,都是经典之作。这些节选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或缩减,或删改。比如《杨修之死》,它节选自《三国演义》;比如《香菱学诗》,它节选自《红楼梦》。还有一些文本,虽然是独立的,不出自于节选,但它拥有许多的“同类文”,有可能是同一主题的、同一作者的、同一写法的。针对如此多形式的“同类文”,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只是进行单一的、独立的文本教学,势必将会形成独木难支之势,所以“同类文”的拓展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经典文本的解读,要回归原著。学习《杨修之死》,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曹操的性格特点之后,完全有必要告诉学生,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曹操的一鳞半爪,要想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研究他,我们应该去读一读《三国演义》。这样,就实现了文本的真正解读。而独立文本的解读,可以做“同类文”的拓展。学习《春酒》,同时向学生推荐琦君的其他作品,如:《桂花雨》《细雨灯花落》。一篇文本的学习,带动多篇文本的阅读,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有内涵的,有效的。学生想在语文上学有所成,最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成为习惯。

深入解读文本,需要从教师自身的深入钻研开始。只有扎扎实实地练好这门基本功,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根深叶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身份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