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姣
(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回民小学)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论述
张瑞姣
(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回民小学)
素质教育已提出几十年,但在具体实践中,其切实可行的方法仍困惑着许多教育者,无论是城市教育还是乡村教育,人们都在不断地对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从目前的形势看,乡村的素质教育又落后于城市的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始终没有彻底摆脱封建教育科举制的影响,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考上大学的人是人才,致使一些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其具体表现为:(1)国家教育计划规定的课程开设不全,片面抓智育,虚设音、体、美课程。(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考试频繁。学生加班加点“开夜车”,做不完的作业,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上级部门抽考等,压得学生一天到晚疲于做题,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致使学生的学习只有招架之力。(3)评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标准不科学,多数以考试成绩定优劣,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在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的全面评估。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全面和全体的教育。素质教育主张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重视智育,忽视其他“四育”;不是只重“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它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学生智慧潜能的教育,它主张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搞“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能从根本上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旧的教育观念是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把单纯的培养少数尖子生的做法转变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上来;把单纯抓智教转变到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把片面地为“升学”服务,转变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外修“形象”,苦练“内功”。
素质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导演”,控制教学过程,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在预习课中我先主张学生自学,再小组交流讨论,或向其他各组学生请教,有些学生径直跑上讲台问我。在复习课中,我在小黑板上写出单字,点名让学生上来组词,然后有不同词语的都可以上来写。这样,惧怕发言的学生也乐呵呵地涌上讲台,黑板上写得满满的,两块小黑板也有他们的杰作,即使写错了,他们还会看着歪歪斜斜的“力作”开怀大笑。
九年义务教育课堂计划已将活动课纳入其内,但在实际的小学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小学,对活动课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仍执行传统课堂计划,实行应试教育模式,要促进素质教育,必须把活动课堂纳入正轨。
1.要做到“必修”与“选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必修课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选修课以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与素质共同发展。
2.“普及”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手工制作、文体、科普等类型活动,让人人参与“提高”,把全校有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参加校级活动,班级抓普及,校级抓提高。
3.把活动课从学校延伸到社会
学校可创造条件,积极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把校园内外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总的来说,只要重视活动课堂,使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对平衡,就一定能让学生充分、和谐、全面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目前,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开辟第二课堂,学生知识面窄,学得死板,许多正当的爱好和特长被扼杀,使不少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后劲不足”。通过“普九”,各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均配备了一定的图书、仪器、电教设备和体、音、美器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或从事某一学科的兴趣活动,纵向加深,横向发展。
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向学生开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和体育活动场地,并广开渠道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使学生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下,初步培养某些有益的爱好和特长,奠定将来向某一方面发展的良好基础。此外,乡村教师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到野外去采集标本或进行其他动植物生活情况的观察。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使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各学校要转变旧的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大胆改革,逐步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五育”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大批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李志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要性[J].山西教育,1996(1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