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旺 杨 曦 李进军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对加强学员血性虎气培育的几点思考
陈三旺 杨 曦 李进军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习主席强调指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从4个维度构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反映出强军目标对铸魂育人的新要求。而院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院校培养的人才对部队建设,乃至对未来战争的胜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院校学员独生子女多、打仗意识淡、血性气质差,与部队领导和基层官兵对我校培养人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与“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对学员血性虎气的培育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
战斗精神;培育;血性虎气
中央和军委对克服和平积习、加强部队战斗精神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学习并结合观看影片《甲午海战》,了解到北洋舰队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海军,旅顺军港有铁打的要塞之称,但战争爆发后数万名官兵不堪一击、望风而逃。同时,从近年来的几场地区局部战争来看,伊拉克军队、利比亚军队溃败,军人血性虎气不足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局势来看,我国周边形势十分严峻,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中印边境问题以及朝鲜半岛问题,战争威胁迫在眉睫;从部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看,当前学员独生子女多、吃苦精神弱、打仗意识淡、血性气质差,与部队领导和基层官兵对我校培养人才的期望有较大差距,与“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迫切要求加强对学员血性虎气的培育,体现出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应有的风采。
军官职业的特殊性对军校招收的学员苗子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从当前的招生选拔机制看,存在过分强调分数和公平,而对综合素质、军人特质强调较少等问题,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从源头上把好招生质量关。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战斗思想,杜绝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片面追求分数公平的思想倾向。要拓展招生渠道,在现行高考招生基础上,学习借鉴外军尤其是西点军校招生经验:建立选拔后备学员生源基地,委托各大基地在驻地大中城市推荐重点高中,由学校选定并以签约形式建立长期保送选拔学员关系,确保生源质量的相对稳定;建立地方推荐制度,每年赋予地方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教育机关等权威机构和知名人士一定的推荐名额,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要求,把献身国防意愿强烈、条件适合的热血青年招进军营。要注重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建设招生宣传专题网站,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在校学员到地方中学宣传,自主招生展开前和高考填报志愿前组织学校干部教员到各省市宣传,加深应届高中毕业生对军队和军校的认识,提高报考我校的积极性。
注重加强高强度、超极限体能训练,组织学员进行野营拉练、穿越火障、行走荡木、武装泅渡等训练,提高抗疲劳、抗饥饿等耐力和意志。注重加强对抗性、冲击性强的实战科目训练,增加散打、格斗、拼刺刀等对抗性训练内容,建设蹦极、过山车等冲击性较强的专设训练场,常态化组织全员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等,列入毕业必训必考科目。注重严格日常管理与训练养成,通过开展“精气神”对抗,定期组织队列、刺杀、军体拳会操,狠抓稳、准、严、细、实的作风养成,不断培育学员严谨的作风纪律和密切协同意识。注重强化心理承受能力训练,组织模拟“战场”训练,使学员感受“真枪实弹”的战斗氛围。建设野外模拟实战体验训练场,分组实施模拟实战对抗赛,培养学员果敢机智的心理品质。
“知耻而后勇。”发挥国耻馆深刻的教育作用,使学员充分认清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爱军习武的自觉性。国耻馆在内容设置上,主要集中反映从1840年~1949年的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历程,重点突出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的奴役欺凌,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欠下的累累血债。在布展形式上,借鉴“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采取大量影像、音频、照片、报刊、文件资料、文献史料,给参观者以视觉冲击。在运行使用上,结合新学员入校,纪念日和重要节日等时机,组织官兵参观,邀请专业人员来国耻馆讲述侵略者的罪行和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开展演讲、征文、宣誓等配属活动。在筹建步骤上,先期制作网络数字国耻馆,在内容和运用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待条件成熟后,着手建设实体国耻馆。在资金筹集上,一方面,向上级积极申领,请求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广泛发动学校教职员工和历届毕业校友募捐,把筹集资金的过程也变成一个国耻教育的过程。
组织搞好仪式庆典活动,隆重举办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学员入伍宣誓和毕业庆典等仪式活动,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增强荣誉感。建好完善校史馆和荣誉室,张贴本单位立功受奖人员照片,激励在校学员的荣誉价值追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注重发现和培养身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利用多种形式宣扬他们的事迹,使学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可考虑由二炮、学校首长颁发“砺剑”勋章给年度综合成绩优秀的毕业生。鼓励学员家长参加毕业庆典活动,增强社会和家庭对学员成长进步的认同和肯定。
陈立新,马晓炜.对飞行人员战斗精神培育的思考[J].政工学刊,2013(09).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