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宏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显然,语文教学所承担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我曾教过一篇课文叫《会飞的蒲公英》,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家采用了象征的写法,表达了一个山里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文中的“妈妈”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对“我”的教育都没有离开过蒲公英,所以称这种教育为“蒲公英式的教育”。教学中,我根据蒲公英的某些特征,把“蒲公英式的教育”功效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根据蒲公英花开后随风飘飞的特点,联想到蒲公英不肯“苟且”于生活现状与原来的环境,总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孕育新的生命。由此联系到对学生的教育上,就要教育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世界观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让学生从小就有追求的目标,有远大的理想,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重视这一点。课文中的“妈妈”对“我”所说的“这就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这都是对“我”的理想与前途教育。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妈妈”偏偏选中了蒲公英来教育“我”,让“我”飞得更高,我们可以想象“妈妈”的良苦用心。
这种“蒲公英式的教育”,对于现代意义尤为深远。现在的儿童,生活上应有尽有,优越的物质满足很难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更不容易积蓄奋争的力量,所以,“蒲公英式的教育”是一种非常恰当、非常及时的理想教育。
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蒲公英飘飞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适应那里的环境,而顽强地生存下来。的确,我们在田间、在路旁、在高山、在溪边,随处可以看到蒲公英,可见,蒲公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由此可以教育学生学习蒲公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育学生自立、自信、勇敢、坚强,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培养孩子顽强的拼搏精神,对于现在乃至将来都颇有益处。人所共知,如果学习上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如果不能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他们就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而,“蒲公英式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很有帮助。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蒲公英是极其平凡的,她既没有杜鹃的艳丽,又没有玫瑰的芬芳,更缺乏人们的关注,但就是这平凡的蒲公英,竟不惧烈日、不惧暴风,一生默默无闻,这不正彰显其平凡之中的伟大吗?所以,我们教育学生不要追求虚无的高贵与华丽,平平淡淡才是真。
课文中的“妈妈”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给我缝了一个花书包,还在书包上镶了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这个书包一直陪伴着“我”读完小学,以及“我”考上中学的时候,“妈妈”又给我做了一件绣着一朵白色蒲公英的连衣裙,这简简单单的花书包,这手工制作的连衣裙,不正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品质的象征吗?
由此,既教会了学生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