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龙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百花园,开满了红的、紫的、黄的、蓝的、白的各种颜色的花朵。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像这争奇斗艳的花儿,肆意开放。而教师则是园丁,精心修剪、浇灌,让花儿茁壮成长。阅读能力是这最好的营养,让学生的写作思维迅速蔓延。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十分关键的,其关系着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学生文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虽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逐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还是会侧重于抓紧学生的成绩,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些教师还会光明正大地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比如中午30分钟的读报课,下午最后一节自由活动课,学校对这样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关照”教师乱占课的行为。学校忽视,教师不重视,学生不行动,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习惯的缺失。
现代信息化发展迅速,学生从网上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市面上书籍的发售杂乱无章,学校对学生的推荐书目少,在这些方面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质量很难保证。高段年纪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波动期,对社会各方面的好奇逐渐形成,如果引导不当,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需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互相配合,共同向前。
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寻求科学合适的方式让学生“会阅读”“爱阅读”。本文,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几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首先是时间上的保证。基本的小学学校在中午都有安排30分钟的读写时间,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也是自由活动,这两个时间段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班级实行“领读”轮流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领导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又能让学生在领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让阅读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2.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看课外书。课外书的种类繁多复杂,学生自己无法辨别哪些书是适合自己的,哪些书是值得阅读的,这时候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制订计划,规划阅读的内容。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语言思维与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推荐学生好书、名书。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正能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词、生字,那么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陌生词汇就去翻阅工具书,不懂就马上弄懂的阅读习惯。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词汇量,又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阅读的两个方式,对不同的书籍要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对于一些经典我们需要一读再读,深刻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内化于心,注入经典的力量,丰满自己的思想。而对一些杂志、报纸,我们需要大概阅读,粗略领会意思即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勤动笔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反复阅读是丰富自己语言的基础。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佳的途径就是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比如,讲故事比赛、话题作文比赛、阅读角等。阅读手抄报、班级阅读园地、阅读笔记比赛,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规划具体的活动。用优秀的文化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愿意去阅读。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积累语言与培养语感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不断阅读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阅读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1]沈富.浅谈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M].新课程:上旬,2013(09).
[2]徐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课外语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