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宁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各方面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好数学这一学科,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灵活多变的数学模型开展相应的数学学习,不断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用水平,通过长时期的数学模型的指导,才能促使小学生逐渐养成一种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框架,培养小学生系统化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的小学教师在设计相应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着眼于教学过程的培养,学生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培养,而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或者是在简单的形式上加以探究,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看待数学内部所存在的特殊规律体验,这样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就显得极为不利,从而导致学生对建模思想的淡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一线教师还是存在盲目的现象,虽然注重现实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但只是从生活表面上加以探究,并没有带领学生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建模思想的内涵,从而淡化了“数学化”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还是算法的多样化操作,而往往缺少了分析优化的过程,所以,也不能形成算法模型,教师只是机械地训练,忽视了渗透模型的思想。或者是强调了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没有从思维层面上加以引导。
一般来说,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数学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并且评价的内容主要是以解题数量和质量为基本标准,这样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无疑对建模思想在课堂上的运用显得无力。这样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很有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本身存在严重的错误导向,或者会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建模思想的灌输。而对建模思想的评价方式独断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缺失。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建模思想的渗透,必须要能够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模型所要关注的对象。我们都知道,建模思想的基础就是以许多具有共同特性的事物所共同组成的,如果是从抽象的概念上看待此类事物之间的特征或者是内在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积累丰富的表象经验。另外,小学教师还应该注重创设多种情境,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切实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全面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从而为建模提供可能性。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建立分数模型,教师就可以设计引导小学生观察到各种不同的事物,如”平均分“教学中的不同形状的纸和不同水杯中的水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不能仅仅限定于从长度上去考虑,更要从质量和体积等角度上加以考量。
总体上看,一方面,我们要能够充分运用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切记生搬硬套,只是从数学知识的表面上加以考量。为此,我们要能够逐步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数量关系中找寻到数学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好各种想象和联想,能够从数学的本质属性上抽象出来,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链接,从而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模型。同时,教师还要给小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进行联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通过这种训练,就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好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实现思维方面的跳跃,完成数学建构模型思想的认识超越。
总体上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小学数学加强渗透模型思想的认识,就必须从各种生活实例中加强磨炼,通过对模型的充分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数学教学成“魔”的状态。为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渗透模型思想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刻分析小学教学建模思想所要遇到的困难,通过建模思想的感知想象,充分发挥好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建模思想的真正认识,有效提升我国数学教学中对模型思想的认识水平。
[1]徐友新.合理定位 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2013(10).
[2]邵海波.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3]左文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意义和策略[J].江苏教育教学研究,2013(07).
[4]宁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J].山东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