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中余乡中心小学 丁燕燕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在此过程中,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即为情景教学法。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科学实验课还停留在老师实验学生看的状态,而非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
1.教师、学生对科学学科的不重视。
受国内教育体制的影响,社会各阶层都把焦点放在了学生的考试科目上,就小学而言即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倍受关注,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科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程安排上,小学科学的课程根本无法满足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更别提加强实践课程对学生的锻炼了,所以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会选择减少实践课程的时间。这样的只顾书本而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反而会因长期的似懂非懂对科学知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这样一来,不仅无法起到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对科学学科本身的教学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2.科学教学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机制。
目前很多学校科学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完成课程要求,而并不是以培养学生个人素质、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教学。受学校师资配备的限制,很多科学学科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同时担任多种副学科的教学,所以其放在科学学科教学的精力有限,教师无法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适合本班学生的系统完善的教学机制。
1.情景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图像,再联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具化成形象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也是可行和必要的,这是由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科学学科的课程特点决定的。小学生处于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学习是一个将形象具体的东西形成抽象概括性的知识系统,知识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也较感性,靠感知接收到的信息和知识也理解得比较容易和彻底。情景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合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体会和感知中学习科学知识。小学科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虽然浅显,但是概括面广且相互交织融合,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概括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而情景教学法则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性。
2.情景设置,帮助学生体会知识概念。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引入课题,将学生置于相应的情景中,充分体验情景所带来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将教学重点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一个人在森林中行走,先是晴空万里,太阳直射地面,晒得人满头大汗,那人一边走,一边用手抹掉额头上的汗珠,直到他看到一汪泉水,飞奔过去捧起大把的水解渴。那人继续行走,刚进入茂密的森林,天气骤变,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豆大的雨点已经拍打在那人的身上,他立刻奔跑起来,终于眼前出现了一个小木屋,他立刻逃离了森林。在一系列的天气变化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在雷雨天气不要待在树下,不要触碰插头等,在酷暑天气尽量避免室外高强度的运动以防中暑等。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天气的概念,还能准确地应对各种天气带给人们的不利影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相对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行且有效的手段,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相联系,尽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科学第二册第三单元《饮食的科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介绍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的一些食物,分析不同食物之间的营养区别和垃圾食品的危害,鼓励学生多吃绿色食品,拒绝垃圾食品。教师还可以补充中国各个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各地区的特色食品,由饮食看文化,分析部分特色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扩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的有效性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只有当人们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学的必要性,才能动摇人们已久的科学学科不重要的传统思想。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是可行且有效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1]蔡海军.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