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磊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新疆 乌木鲁齐 830002)
电视纪录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的目光更多的集中于都市时尚和一些乡村题材方面的电视剧上,对于纪录片渐渐遗忘在了脑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步加快,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渐渐占据了荧屏,成为人们日常必看的电视节目。不过,就在人们已经将纪录片渐渐淡忘的时候,近年来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让大家大感到惊奇的同时,不由对我国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诸多热议,并非是纪录片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而是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手法来拍,才能吸引人的眼球呢?其实这个问题,关系到了我国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纪录片不单单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这一部,相反,在《舌尖上的中国》拍制之前,就已经播放了几部大型的国产纪录片,不过相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来说,这些纪录片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益,收视率也不如《舌尖上的中国》高。究其原因,其实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题材的选择上。《舌尖上的中国》更加接近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几乎是零距离,这让观众看了以后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亲和力直接将观众的眼球吸引了过去。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的人都知道,涉及的美式并非是什么名厨大餐,仅仅是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普通饭菜,讲述的也是平平淡淡的故事。可是偏偏这些平凡、普通的故事,却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内心最朴素的情感与这部纪录片达成了共鸣,从而让人们热衷于欣赏这部纪录片的朴实无华。《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一种平凡,一种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拥有的质朴,这让整部纪录片和观众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让这部纪录片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舌尖上的中国》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人文气息,片子里的文案在整个纪录片播放过程中,让人们心中产生一种人文气息,被这部纪录片的文案语言,深深地吸引了进去。例如,片子里涉及的文案:“几千年来,臊子汤在岐山村村落的面锅里翻滚着,岐山臊子面更成为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这种文案表达方式,蕴含着浓烈的人文气息,让人心中产生一种诗画之美,情不自禁地沦陷在了美食的香味之中。可以说整部片子里的文案都十分精彩,它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各地美食,这种介绍充满了诗情画意,更加生动形象地配合了纪录片的表演特色,并且让人们沉醉于语言的美感当中。《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当中,涉及文案的部分还流露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中国文化的传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些文案设计,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打动了观众,让这部纪录片迅速火爆起来。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剪辑方面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它与传统的纪录片不同。例如,我们所知道的《大国崛起》《圆明园》这两部较为知名的纪录片来看,它们追求的是稳重、均衡的节奏,而《舌尖上的中国》则恰恰相反,其剪辑手段更加灵活,具有很强的张力,跨度性较大,其各个地方美食介绍的画面采取了细碎式的剪辑方式,打破传统的剪辑方式,这反而引起了不错的反响。除此之外,在剪辑方面,对比传统的纪录片来看,《舌尖上的中国》涉及的美食画面超过800个,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纪录片的数量。高超的剪辑手法,让《舌尖上的中国》在叙事过程中添加了悬念,极大地增强了该片的观赏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球。
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该部纪录片一反往常纪录片的节奏风格,摆脱了以往纪录片沉闷的节奏和缓慢的节奏,采取了一种明快化的节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这一点,值得我国纪录片借鉴。在未来,我国纪录片的拍摄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采取一种创新的形式,改变拍摄节奏,或许同样的历史题材,收视效果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纪录片的拍摄往往注重于叙事,整个画面都被沉闷的节奏所充斥,仿佛是回忆历史一般,这种“表演”形式往往让现代人难以接受。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情节以及表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如何将这两点融入纪录片当中,对纪录片的表达效果来说,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实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来看,这部纪录片将情节串联起来,有着丰富的人物表演画面,充实了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日后我国纪录片也该朝着这个方面发展,加入表演和情节。
纪录片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是那一时期的缩影,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就这一个特点来说,往往平凡化、生活化的题材,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广大人民群众是电视纪录片的受众人群,纪录片的主要观众,若是不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拍摄出来的纪录片,注定不会取得太高的收视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我国纪录片未来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注重平民化和大众化,让纪录片更能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
本文研究了《舌尖上的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舌尖上的中国》为何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也要从中有所借鉴,这对于我国纪录片未来发展趋势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李薇.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叙事的标杆[J].当代电视,2012,10(8):121-125.
[2] 李峰,卢灿峰.浅析《舌尖上的中国》带给纪录片市场的成功启示[J].新闻联播,2012,12(7):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