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焕芹
(任丘广播电视台,河北 任丘 062550)
就广播节目而言,一般都有一男一女两主播,在我们的认识里,男声应该负责阳刚,气势山洪,而女声则要有必要的柔美,婉婉道来,一扬一抑,一强一弱。而近年来,不知道怎么掀起了一股奇怪的风潮,明明是七尺高的汉子,却如同姑娘般扭扭捏捏,装腔作势,动不动就把“人家”挂在嘴边;而女声本该清丽脱俗,柔美动人,现在却流行一些嗲嗲的声音,好像越嗲越好,嗲到人头皮发麻,显得既异化又庸俗。这也可能是受了港台风格的影响,台氏腔掉好像一夜之间很受欢迎。可大陆毕竟与港台环境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必须要找到适合大陆听众的风格,否则,难免有东施效颦之嫌,节目也很难有长久的收听率。
好多电台主持人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从社会上被挖掘过来,真正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其实并不多,好多情况都是在短期培训后就能上岗,在小有名气后就很容易翘小尾巴,对自己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了,根本不屑于虚心学习,从来不把重点放在如何驾驭自己的节目、怎么形成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上,而仅仅是会耍大牌。更有甚者,还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节目中来,比如有一个主持人就是因为遭出租车司机拒载而把消极情绪带到节目中来,反复强调自己心情很坏,强调出租车司机多么不近人情,这样在无形之中就给听众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滥用话语权,使广播电台的节目庸俗化,不利于积极向上的风格的形成。
所谓风格就是把特定的、要表达的内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听众转达出去,不一样的内容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而广播电台的性质又和电视电脑不一样,没有任何画面感,只能靠声音来表达一切,包括情境、情感等,这样来说,电台主持人要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主持人的每一声欢笑、每一声叹息,都对听众有很大影响,这就是考验主持人的功夫与能力。而且,主持人的声音魅力也很重要,声音语调风格直接影响整个节目播出的效应。
一说起徐曼,熟悉他的人一下子就会想到“空中之友”,他把自己的节目挂上了自己的色彩。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电台主持人,可以把自己的人格魅力、人生态度融入自己的节目中,从而感染到听众。由于没有画面,谁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枯燥无味的事情上,一档好的节目,要想让观众想看、想听,产生轰动效应,就要有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或诙谐幽默,或轻松愉快,或睿智博学,或诗情画意,总之要吸引听众。如果主持风格呆板,没有一点新意,只能被淹没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
科班出身的电台主持人归根结底是和半路经过培训上岗的主持人不一样。首先,主持人一定要加强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基本功的要求还是要有的,比如说咬字清晰、音色甜美等,让人觉得舒服。同时,声音要有一定的穿透力和辨识度,当然这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需要进行专业的发声训练,不能单纯靠提高音调或响度来解决。除了专业播音方面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也很重要,同样的内容表达,知识渊博的人会用更深刻的方式表达出来,无形中提高了吸引力,而有的人没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成了只会照稿子念的机器,没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节目中,才能和听众更好的交流。
广播电台主持人要想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光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死板,如同纸上谈兵,一定要在实践中出真知,通过尝试不同的节目类型,向不同风格的大师取经,不能刻意死板,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所谓熟能生巧,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有耐心,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主动积累经验,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思想,最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是重中之重,言语魅力直接影响到收视效果。每个人的音色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理解不同,同一件事表达出来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这完全取决于主持人本身和不同的情境。主持风格也分好多种,有的幽默、有的恬静、有的活泼、有的犀利,这些风格并没有好坏之分,每种都是独具特色,都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吸引力,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把对节目的感悟,自己的情感用心融入声音中。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只看到别人出彩,背后也都是有辛酸的,知名的主持人起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发展自己,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所以,无论想成为什么风格,都需要自己的心血。
本文就广播电台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培养展开了论述,在简要说明现在主持风格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好的主持风格对广播电台节目以及对听众的影响,还指出了一些提高电台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培养的建议与措施。总之,如今社会中,广播还是一个人们获取信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希望广播电台的节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烙印,是绚丽的万花筒,不断丰富人们的闲余生活,最终促进我国的传媒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1] 喻娟娟.关于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形成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4,16(7):110-111.
[2] 李振彪.论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形成与创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3(8):296-297.
[3] 罗幸.新传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17(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