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思考

2015-08-15 00:50:44赵士红
协商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 赵士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转型,这一制度受到国内外的多重压力,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值得认真研究。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相比,这一制度仍然存在不相适应、需要完善的方面。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使其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方向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是推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

(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条件下,没有西方式的“两党制”、“多党制”存在的社会环境,也没有“一党制”发展的政治空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一制度巩固和壮大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新中国成立后,针对部分民主党派人士认为革命已经胜利、任务已经完成、民主党派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存在的疑惑,毛泽东同志果断地提出,“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也万岁!”中国共产党以高度政治智慧和卓越政治远见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这一制度发展和完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实践。走出“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郑重写入党章、载入宪法、纳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任何个人、任何组织的主观偏爱,而是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必然选择。

(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现实的当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充分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是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是一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广布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力量,则将一事无成。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保持党领导的正确性。如何保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那就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合作共事的原则,强调中国共产党要认真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避免中国共产党决策和工作失误,实现科学执政。现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基本上都有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或助理,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党外人士担任部长、副部长,从组织上有力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这一制度还强调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相互监督,中国共产党要以宽容的胸怀接受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各民主党派要勇于肩负起对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邓小平同志曾经要求,共产党员要“怕民主党派”。为什么“怕”呢?就因为他们对共产党有民主监督的职责。二是有利于促进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依法长期执政,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依法参加政权,形成了一种民主协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型政党关系,以合作和协商代替了西方政党间的彼此倾轧,避免了多党相互攻讦,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三是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它的一切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只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而且更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鼓励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参政议政、团结奋斗,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凝聚智慧办好事,有利于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国外政党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给予我们的警示。国外政党制度的已往或当下面临的挑战与危机,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警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执政党要想保持稳定的执政地位,应该有足够的忧患意识。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要想保持稳定的执政地位,就应该有足够的忧患意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如果不能不断提高利益整合能力,执政党就有可能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难以为继。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目前我国社会利益群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格局的调整来化解矛盾,从而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对于腐败现象,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注重预防腐败。西方多党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争斗内耗、政府更换频繁、政局不稳等弊端。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防止了一党制大权独揽、缺乏监督和制约、易生腐败的弊端,又避免了多党制容易导致政局不稳的现象,充分发挥了社会政治资源的有益作用。美国学者奈斯比特敏锐地观察到,“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民主体制的弊端频频暴露,低效率、犹豫不决;与此同时,中国民主体制的优势却在逐步彰显,快速、高效率。”这更从另一种视角,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二、社会转型期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关系,经过历史考验,总的来说是稳固的。但是,世界和中国的深刻变化,也使我国的政党制度面对大量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重组、调整和演变正在悄悄地塑造着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从国内看,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旧矛盾互相交织,涉及的层次和范围更深、更广,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新社会阶层和各种利益群体的出现,人们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民主和政治参与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党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等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成为不和谐因素,影响安定团结。

(二)各级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挑战。执政党干部新老交替较快,有相当多的党员干部对多党合作和统战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中央对多党合作和统战工作非常重视,但从全党来看,“重视的程度,工作落实的情况是层层递减”,贯彻中央关于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情况。另一方面,民主党派新成员大量增加,人员结构发生变化。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对中共具有深厚的感情。年轻的党派成员由于没有经历过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的岁月,加之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他们中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无论从感性认识还是实际接受程度上都比不上老一辈那样深刻与彻底。部分党派成员对本党派的认同感,对中共的向心力有所减退。有些民主党派成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现阶段,参政党职能的发挥不是很充分,具体表现为:第一,政治协商存在随意性。第二,民主监督力度不够。参政党地位有待提高。

(三)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颜色革命”在中亚频频得手后,西方把政治分化的重点转向中国,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借机挑起事端,企图从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方面寻求突破口,达到遏制、搞乱、分裂中国的图谋。在这种大背景下,坚持我国的政党体制面对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四)中国共产党党内腐败现象的挑战。执政党内出现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高层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影响了执政党的形象和威信。由于“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仍屡禁不止。腐败问题成了人民深恶痛绝的社会顽症,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危险根源,严重地离间党和群众的关系。

三、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议

(一)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要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原则,贯穿于开展工作的各个方面,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履行职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要精心组织各种会议和活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与国事,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格局。

(二)加强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参政作用。一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政治特色。民主党派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找准在当前政治体制中的位置,推动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这不仅需要理论武装,更需要在实践中提高。没有参政议政的实践,自身的认识水平就很难提高,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也就谈不上发挥作用。二要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主体意识。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也不是党委的下属机构,它更多地应该从国家或地方宏观的政策、方针方面代表自己联系的阶层参与政府管理,实施民主监督。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组织,监督流于形式,没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整体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民主党派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调整其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使其成员加强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三要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民主党派的成员有很大一部分对参政党的性质、作用不很清楚,缺乏参政议政的理论基础,从而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开几次会或发一些有关文件是不行的,必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这就要求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体制。

(三)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建设。一要建立各种信息沟通制度,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知情权。不管是政治协商,还是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知情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知情才能出力,因此,知情权是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党作用的决定性条件之一。而当前依然存在由于知情渠道有限、信息量不足而制约工作发展的情况。如,特约检察员制度在一些地方往往因为知情渠道不畅而流于形式;再如,有时民主党派的调研因难以看到一些重要的文件而影响了调研水平等等。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各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知情的范围、渠道、广度和深度,增强信息的时效。二要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监督共产党,要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但实际运行当中,与参政议政相比较,民主监督的职能比较薄弱,民主监督还缺乏约束力,还有许多有待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民主监督虽非权力监督,不能够法律化,但任何有效的监督必须要有相应的权利和权力,也就是要有受到法律保护实行监督的权利,以及实行监督并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的权力,使这种柔性监督具有刚性的操作权威。为此,就必须尽快形成一套互为补充、互相制约的,规范化、程序化的监督制度,从制度上增加并明确民主党派相应的权利和权力。

(四)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重形式、轻操作的倾向,以致一些好的制度因缺乏科学、规范的程序而无法操作和落实。当前,我们要大力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程序化建设。一要规范政党协商民主程序。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宏观系统来看,应该建构先协商后票决的基本步骤。二要明确政党协商民主时限规定。政党协商之前必须有必要的准备时间,以便协商参与者进行认真准备。既然是“大政方针”和“重要问题”,就需要认真调研、精心准备,否则要么会使协商不能够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么会使协商流于形式。在非紧急情况下,政党协商一般应该有3到6个月的时间。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乡音(2022年8期)2022-12-16 15:41:21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传媒评论(2019年6期)2019-10-14 00:59:26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民主党派 工商联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18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