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林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太原 0300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我国的出口茶叶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绿茶、红茶、特种茶。我国的茶叶出口结构与国际茶叶进口市场的品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2013年国际市场红茶占进口总量的82.9%,绿茶占17.2%。这种出口品种上的严重不均衡和偏离世界进口国的结构必然会对我国的茶叶贸易形成阻力。
从我国茶叶出口的国际格局来看,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非洲,然而这些多为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居民的消费能力不强。这样极易导致我国出口到该地区的产品单位价值较低,利润空间不大,市场扩张受限。
从出口国别和地区看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美国和俄罗斯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新兴市场,市场份额增长较快,但出口量并不稳定,我国茶叶面临着来自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的激烈竞争。
我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出口量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19%左右,现已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和贸易额分别占为世界第三位、第四位。然而由于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比如气候、市场不稳定等,我国茶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
首先,我国绝大多数茶叶企业缺乏自主研发产品能力,而且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生产的产品不能随着市场不同的消费偏好而变化,新品种的研发能力不足。其次,我国的茶叶生产模式较为分散,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较为初级。最后,我国茶叶较低的科技含量拉低了其附加值,使得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尽管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得我国无法走一条品牌散装外销的路子。
在国际茶叶贸易中,红茶类才是主要成交品种,其交易量曾一度占到88%以上,其中红碎茶又占到红茶类的90%~95%。因地理、气候、品种的影响,我国红茶品质却是先天性不足,归因于气候、土壤、品种等因素,质量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
通过对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市场状况分析,我国茶叶出口集中于亚洲和非洲,所占比例高达80%。出口市场的集中程度过高,而且亚非国家经济水平不发达限制了其消费能力。由此看来,茶叶出口过于集中到不发达国家市场,不仅会导致市场风险增加,也会使得市场扩张空间受限。
我国茶叶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农药及有害贵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超标和粉尘污染、茶叶的陈变与质变。这些问题涉及到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目前,我国大多数茶叶仅仅达到《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实际上,这一标准是最基本的。这就导致了我国在出口时会面临一系列的壁垒问题。
在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及主要障碍后,为了使我国的茶叶贸易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使茶叶的生产运营规范化。应尽量缩减新品上市的周期,深入发掘茶叶潜能,能够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对应的产品,全面监控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化规程,以此来保证其品质和安全程度达到世界标准。政府应该扶持并支持茶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严惩假冒伪劣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相关企业也要着力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改进技术,注重原产地标识的申请,提高创新能力。
要在保持传统的绿茶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开拓世界红茶市场。并且要以进出口市场为导向,由单一的春茶开发向春、夏、秋茶综合开发转变,由单芽利用向单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由发展高端茶产品向发展高、中、低端茶产品并重转变。最重要的是,要利用现代科技改良传统茶类,走“科技兴茶”之路,不断调整品种结构,开发新品种。
不论是茶叶的生产、加工还是贮运、销售,都应该严格遵循茶叶出口的标准。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如果要施肥和进行病虫害防治,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多用有机、复合、生物和自然肥料,减少或不用化学肥料,尽量采用综合治理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治虫防病。在选用包装材料、物品,运输工具和仓储场所时要确保卫生、洁净无污染。在贮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温度、湿度及保存时间,防止茶叶腐烂,质变。
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茶叶产业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想继续保持我国茶叶出口大国的地位,我国茶叶企业、政府、行业必须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集思广益,开拓新路,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保持稳定的态势。
[1]李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2):70-71.
[2]邱海蓉,冯中朝.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5):38.